•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云南昭阳区:青春谱赞歌 碧血沃乌蒙
  • 云南昭阳区:青春谱赞歌 碧血沃乌蒙

    时间:2020-07-04 18:40:20  来源:  作者:

    云南昭通市昭阳区地处乌蒙山腹地,是昭通市7个深度贫困县(区)之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面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重、以区域发展推动脱贫攻坚难度大、项目多资金量大、风险系数较高的重大考验面前,昭阳区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抓紧抓实抓细各项脱贫工作,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奋进之歌。

    青春谱赞歌碧血沃乌蒙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阳区通过各种形式、各个渠道、各种努力,奋力开展脱贫攻坚行动,昭阳区党员干部们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尽锐出战、全力出击、志在必得,挽起袖子、赤膊上阵,实施了一项又一项攻坚行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正是因为他们前赴后继,我们城乡差距才不断缩小,农村的短板逐步补上。地处国家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昭阳,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区)和73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区)之一。全区国土总面积2167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街道、198个村(社区)、2940个村(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回、彝等27个民族、94.2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695户201222人。通过昭阳区各级党员干部五年的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19年末,累计实现减贫46914户19477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22.01%下降到1.27%;2020年6月,所有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标,绝对贫困全面消除。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大扶贫干部寒来暑往,白加黑,5加2,在贫困战线上艰苦奋斗,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一是不断强化学习扶贫政策,熟练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二是通过召开院坝会、走访入户等多种形式,耐心向困难群众传达讲解教育、医疗、住房等扶贫政策,从而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国家政策的知晓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农畜产品销售困难、扶贫项目建设停滞等新的挑战和影响。脱贫攻坚到了闯关夺隘、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为做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推动全区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昭阳区各级党员干部采取上门服务、容缺办理、开辟绿色通道等形式,组织劳动力返岗复工集中输出,为复工复产提供高效服务。通过点对点的专场招聘会,积极搭建平台,发动从村组、乡镇到区级的招聘活动,动员昭阳区老百姓外出务工,并积极协调卫健部门开设体检绿色通道,为返岗、外出务工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外积极对接外出人社部门做好外出协调工作,通过包专车专列包机等多种输出方式,分批有序错峰返岗,为群众提供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贴心服务。

    青春谱赞歌碧血沃乌蒙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精神

    脱贫攻坚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等来的。

    扶贫干部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他们是扶贫战线上的中坚力量,每一个贫困村就有一个驻村工作队,他们无悔青春,不辱使命,带着党和人民的期盼,与村民同吃同住,一起建设新农村。

    广大驻村队员,聚焦群众实际问题,向困难群众宣传国家政策,招商引资,帮助村民搞好农村电商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土特产,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从而不断增加村民的收入。

    干部驻基层,百姓得实惠,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2020年初,在阻击疫情和脱贫攻坚双重考验下,全区帮扶干部下沉到村(社区)进行走访排查,前期向群众宣传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不聚不聊”“红事停办延办、白事从简从快”;中期为调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带领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接着又通过宣传册、电视、微信群、QQ群、网络宣传、小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全方位宣传动员群众外出务工,精准摸清意愿,全过程跟踪服务,全力抓好劳动力输出转移工作。

    炎山镇财政所负责人陶飞,负责疫情防控期间全镇的资金及财务有效运行,由于炎山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群众居住分散,疫情防控任务繁重而复杂,他超负荷连续工作16天,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牺牲在防疫工作岗位上,年仅38岁。

    昭阳区市场监管局太平市场监管所所长、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撒兰忠同志在开展扶贫工作中因车祸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扶贫工作中,撒兰忠想贫困户之所想、急贫困户之所急,主动参与劳动,与他们促膝交谈,帮助农户打谷子、打扫卫生等等,与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当看到新河十四组曹玉权家室内因缺钱还未安装门后,他主动拿出300元,让曹玉权购门安装。曹玉权在提及帮扶的点点滴滴时不禁潸然泪下,他脑海里时常会展现撒兰忠关切地询问声和温暖地笑容。

    白坡塘社区计划生育宣传员、社区委员、60后老党员马开凡同志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2018年被查出有心脏病,但因为心系群众直到2019年初才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手术后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群众担心他持续工作身体会吃不消,但他总说:“没事,我的身体我知道,我眯一下就可以了”。简单休息恢复精神后他就又投入新的工作。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脱贫攻坚一线的许多干部因公负伤,有的甚至用宝贵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青春谱赞歌碧血沃乌蒙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做好精准“识贫”,构建脱贫攻坚干群互动机制,精准掌握脱贫退出、出列问题,引导挂包群众改变陋习、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夯实脱贫退出工作基础,昭阳区挂包党员干部到所挂包的群众家中进行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精准“识贫”,着力“把好脉”,把贫困的“病号”找准,确保应该扶贫的一个不落下、不该扶贫的一个不混入。

    通过精准“除贫”,着力把贫困的“病灶”消除,确保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通过精准“治贫”,着力把贫困的“病根”挖掉,推动扶贫攻坚工作转入可持续轨道。

     位于昭通城北20公里处的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是全省精准扶贫重点工程,也是昭通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这里已成为来自5个县4.06万贫困群众的崭新家园。

    实施易地搬迁,面临着思想统一、资金筹措、组织实施、配套支撑4大难题。在搬迁过程中,昭阳区党员干部走访核查农户,精准锁定未脱贫对象,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要求,狠抓社区党组织建设、落实后续跟踪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扶贫搬迁社区民生“幸福圈”。

    这一场气壮山河、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大搬迁,斩断了贫困群众与恶劣生存环境的直接联系,加速了山里人向城市人、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一步直过跨越,实现了城乡人口分布重构、产业结构重组、山区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搬迁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带头,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去攻克难关,在做群众的融合工作中重视群众的生活,关注群众,不断地创新方式,让异地扶贫搬迁后的群众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无论是本地干部还是外来干部,他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都是党的战士。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数脱贫战士们背井离乡、废寝忘食、风餐露宿,为的就是给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昭阳区税务局驻炎山镇屋角村的第一书记黄训勇,每次从驻点到镇上,都要走两个多小时,驻村条件艰苦,为了节约来回时间,他几乎一个月才会回家一次。扶贫路上,他经常一走就是一天,饿了就烧洋芋吃,或者随身携带方便面、饼干等干粮,“不好麻烦人家老百姓”。白天入户,晚上回来分析核对当天数据,组织召开研判会,研判当天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有哪些不足,研究第二天重点工作在哪些方面。自节后返岗以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经常熬夜加班,事无巨细他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

    青春谱赞歌碧血沃乌蒙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脱贫攻坚是真正关系到广大贫困地区人民能否日实现脱贫摘帽,过上幸福生活的民生工程,在脱贫攻坚中做到担当作为,就得真正为贫困人民做实事。

    扶贫干部通过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形式,千方百计让困难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扶贫干部不仅提升了困难群众的收入,还在文化建设方面狠下了些功夫,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精神生活。

    由于很多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的贫困地区,贫困的根基很深,贫困根深蒂固、积重难返,党员干部们用耐心、信心和毅力“碰硬较真”。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派驻苏甲乡瓜寨村驻村扶贫队员普晓莉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地孩子教育资源缺乏,主动联系大学同学为贫困学生募捐衣物、图书和现金,并登上讲台为学生上课,引导贫困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担当引领精神脱贫的催化剂,促使贫困学子突破原生家庭的视野和格局,实现命运的弯道超车,从根本上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区检察院派驻乐居镇新河村56岁工作队队长黄卫民当了解到新河村仅有的一所希望小学因师资不足,一直没有开设外语课时。黄卫民利用自身英语专业特长,挤出时间到校进行义务支教,为该校五、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上英语课,每周六个课时两个早读。黄老师常常为学生上课错过了村上的午饭时间,又怕麻烦食堂,就一个人回宿舍悄悄泡方便面解决。在晚上改完作业,还会抽时间走访留守学生,为鼓励学生学习,他经常自己掏钱给学习成绩好或者有进步的学生买笔记本、练习本等奖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2017年小升初统一考试中,新河小学的英语取得全镇第一的好成绩。

    支教期间,当黄老师了解到新河小学校条件艰苦,老师们要进城才能洗上热水澡时,他把情况告诉了在当地做建筑勘测设计的昆明一家公司经理,争取支持,这家公司被黄卫民精神感动,组织职工集资7万余元万元为学校修建了节能浴室,解决了教师洗澡难的问题。苏甲乡车噜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为帮助群众在拆旧建新过程中节约成本,自己开着小货车,拿着铲子到砂石堆放点,流水作业帮助群众二次转运建房物资。即使现场烈日暴晒、灰尘飞扬,大家却无人叫苦喊累。

    也许很多人会问,是什么让这一个群体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呕心沥血,奋不顾身的一心扑在这样一件事情上。每一个扶贫干部的答案应该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看到农户增收了手上有钱了,脸上露出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为了看到疾病缠身的老人不再因为看不起病而只能无可奈何地把身体拖垮;是为了正当龄的孩子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从书本上看到大山以外的世界;是为了让几十年住在土坯房里的农户能够搬进宽敞明亮的安全住房里换个活法;是为了让世世代代靠人背马驮生活的人们能够享受通乡通村通户硬化路到家门口的便利;是为了给离乡背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能够在自己家乡创业就业提供一个平台。

    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脱贫攻坚是一场伟大的斗争,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答卷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昭阳区各级党员干部以“赶考”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聚焦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保证,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信心和勇气夺得了脱贫攻坚最后胜利。

    云南网通讯员周莹 摄影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