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迪庆州50多支“感恩连”架起党群“连心桥”
  • 迪庆州50多支“感恩连”架起党群“连心桥”

    时间:2019-12-08 20:46:05  来源:  作者:

    原标题:用亲身感受宣传党的政策,用行动帮助困难群众,迪庆州50多支“感恩连”—— 架起党群“连心桥”

    “我们这里现在是一年一个样,日子越过越好。”说这话的,是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五境乡的“精准扶贫感恩连连长”格茸。他自发参与组建了“感恩连”,“连长”是大伙推举的,“连队”的大部分成员是村里的共产党员,来自已经率先脱贫的家庭。他们的宗旨是“脱贫致富感党恩,助人脱贫传党恩”,架起党员群众“连心桥”。

    格茸话虽不多,但笑容多。“大家生活好起来了,高兴。”然而几年前,格茸却高兴不起来。初中毕业后,格茸回家务农,农闲时节,便到外面打点临时工补贴家用,生活不富裕,也还过得去。这样的日子,在媳妇和岳父相继患上慢性疾病后结束。“要照顾家,出不去了。”格茸说,2个孩子都在上学,没有收入来源,一家8口人,日子过得非常艰难。2015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心里太难过了。”格茸说,自己是村民小组的党支部副书记,又有点文化,感觉在村里抬不起头。格茸暗下决心,一定要摘掉“穷帽”,给乡亲们带个好头。

    因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迪庆州被确定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该州3县(市)均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始终牵挂迪庆,政策和资金不断倾斜,确定了所有贫困户实现1至2个增收产业覆盖的目标。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格茸得到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他选择了养野鸡、种朝天椒。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格茸家养殖的野鸡每年可以卖6000多元,种植的朝天椒有8000多元的收入,加上他当生态护林员每年1万元的工资,全家的年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生活有了保障,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但格茸并没有高兴起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格茸说,现在有党的好政策,大家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够脱贫致富。

    如何带领群众早日脱贫,格茸寻找着答案。2016年4月的一天,泽通村吉仁水小组的精准扶贫党员户开展了一次帮困活动,为村民次里修建房屋,热火朝天的场面,格茸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当泽通村召开精准扶贫户产业研讨会时,格茸提议全村精准扶贫户仿效吉仁水小组的做法,组织党员带头感念党恩,尽其所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格茸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说干就干,格茸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开展了一系列义务活动。

    此时,迪庆州委宣传部正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宣讲,乡里听了格茸的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没多久,格茸代表“全连”,从乡领导手中接过了“精准扶贫感恩连”的红旗。“感恩连”出门举队旗、党员需佩戴党徽,帮助村里盖房、帮助无劳动力的村民发展生产、帮助生活不便的老人洗头理发……乡亲们只要看见“感恩连”队伍,就急忙回屋准备酥油茶。提起“感恩连”所做的事,大家都竖起大拇指。

    村民肖农说起“感恩连”,既激动又自豪。激动的是,当他手拿产业扶持资金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是格茸带着“感恩连”教他养鸡、种朝天椒,加上其他扶持,家庭年收入超过5万元。脱贫后,他主动向格茸提出加入“感恩连”,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随着“感恩连”帮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今,泽通村的“感恩连”已有48人,组建了文化传承、产业指导、公共卫生服务、帮困送温暖4个“排”。无论是田间地头、红白喜事,只要有合适的时机,“感恩连”就用身边的人和事宣讲党的恩情,用自己的感受宣传党的政策,用行动帮助困难群众。

    在格茸等人的影响带动下,目前迪庆州已建起50多支“感恩连”,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个个堡垒先锋队。“语由口出,恩从心涌,精准扶贫,我感党恩!”扶贫路上,格茸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感恩连”的入连誓词。

    关键词:感恩连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