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五星红旗下 百姓日子红——一个边疆小山村的凤凰磐涅
  • 五星红旗下 百姓日子红——一个边疆小山村的凤凰磐涅

    时间:2019-09-18 18:36:22  来源:  作者:

    9月的油松岭,依旧雨蒙蒙雾蒙蒙,湿润的空气清新怡人,青山掩映着安宁的窝子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老张家整洁宽敞的小院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3年前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油松岭乡椿头塘村窝子寨组可是另一副模样,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从村里来了路政工作队开始。

    从篱笆房到砖瓦房

    篱笆房 供图

    初春的昆明阳光正好,新房里的花花草草吐着新芽、冒着花蕾。自从选择去驻村扶贫开始,脑海中就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盈江窝子寨到底什么模样?

    百闻不如一见。近半个月的忐忑煎熬后,终于奔赴那片陌生的土地。早上8点,准时上了蔡师傅的车,下午7点多才到达盈江县城。3月18日,经过近2小时盘山公路的摧残,终于到了油松岭乡椿头塘村村委会。午饭小憩后,大山深处的窝子寨让人眼前一亮。

    新房子 供图

    从村委会到窝子寨,近两公里的硬化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还有崭新的路灯、樱花树、坚果树,村民的房屋也修葺一新,入户道路、庭院也已硬化,院子里花草生机勃勃,屋子里实木家具、电视机一应俱全,党员活动室门前的国旗和阳光一样耀眼,墙体宣传画上帮扶群众的路政员栩栩如生……这还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么?基础这么好,该怎么帮扶?

    2016年3月,云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总队第一批驻村扶贫工作队到来时,5个人都傻了眼。破落的村委会,5个人挤在狭小的宿舍里,人一走动楼板也跟着动,夜晚土蜂、蚊子等群虫乱舞;时不时停电断水,经常满屋子浓郁的“男子汉味”,有水的时候,再好的茶也盖不过泥巴水的苦涩;篱笆房、土基墙和火塘是大多数人家的标配,避雨不遮风、火烟熏黑墙;土路又陡又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汽车、摩托车基本趴窝;进村入户时,一不留神就会摔跤,雨天、夜晚摔个跤更是家常便饭,偶尔与蛇相遇就算平淡的惊喜了。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初心在,大山般的坚守就不会变。

    为如期完成底线任务、达到刚性指标,工作队瞄上了建档立卡户张支保家的房。甭管多难,盘它!目标明确了,可老张真不急啊。对于没有农业农村工作经验的路政人,这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位30多岁的男人和他的缅甸籍妻子,起初还听不太懂有昆明、保山、楚雄、昭通、红河等地口音的普通话,只能一次次登门拜访,讲政策摆道理,一遍遍磨嘴皮子,问难处访需求。队员们的鞋底薄了,相互间有了信任,群众的思想也通了。征得老张的同意,决定帮他原址重建,从房子、场院设计到装修施工,从地基平整扩宽到周边环境美化,工作队当起了“大管家小保姆”,生动诠释着什么叫“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几个月后,在地方政府补助6万元的基础上,云南省路政总队再补助2万元,帮助老张建起了一座安全稳固、美观实用的砖木结构房屋,还有漂亮的小院,彻底改变了恶劣的居住环境,实现了从篱笆房到砖瓦房、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

    经过3年多的努力,38户建档立卡户和老张一样有了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港湾,并得到了省路政总队2万元/户的建房补助。

    从泥巴路到硬化路

    烂泥路 供图

    漂亮的新房和烂泥路,形成鲜明对比,深深地刺痛了云南路政人的心。

    要致富,先修路。必须彻底改变“人窝在山里受穷,资源烂在山里可惜”的局面,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平坦通畅。

    一步一个脚印,每个脚印里都倾注着艰辛和希望。2016年,投资近170万元的窝子烂田公路建成通车,沿线4个村民小组出行难的问题得到解决,800余米的排水沟、临崖和急弯路段的安防工程、路旁的行道树等附属设施阐释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内涵。2017年,投入近8万元的太阳能路灯让夜晚的路亮了起来,沿线村民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改变,也扩宽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通道。昔日的小山村不再闭塞。

    硬化路 供图

    县农业局的景颇族驻村干部说,你们路政家修的这条路是件大功德。也有村民说,来了多少单位、多少工作队这条路都没有修通,在你们路政手里终于修通了,单这一点我们就佩服。还有人质疑,花那么多钱为几十户人家修一条路值得吗?

    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高寒山区农业村,路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与关心,也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和希望,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基层稳定、边疆繁荣的政治账民心账。

    为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省路政总队还出资改造翻新了村委会住宿楼,新建了村卫生室的卫生间、厨房、硬化场院等附属设施,改造了窝子寨组活动室及周边环境,在窝子寨组内实施了入户道路和庭院硬化工程,安装了110盏太阳能路灯,较好地解决了村民的出行、就医、用水、用电等基本问题。

    如今,老张家门口的空地成了村民休闲、议事,农副产品流通的好去处。人声鼎沸,向外界传递着传统村落的生机活力,释放着乡村振兴的强烈信号!

    从待业者到高收入

    技能培训 供图

    地处盈江、梁河、陇川3县交界处的椿头塘村,平均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13.4℃,与其他高寒山区农业村寨一样,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管理粗放、产品同质化严重、投入产出比低,传统种植业周期长、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养殖业规模有限、收益偏低且市场波动大;可耕地面积小,有的群众甚至“无田可种、无地可耕”,只能外出务工,但劳动力素质偏低、缺乏必要技能、思想观念落后,自我发展和持续稳定增收能力不高;以及小农经济特有的狭隘、短视等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发展不充分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凸显,安居却无法乐业。

    老张家也不例外。缅甸籍妻子只能在家务农、照顾年幼的3个孩子,老张因缺乏技能只能靠力气吃饭。如何盘活年老、多病、残疾等弱劳力,挖掘青壮年劳动力潜力,让离不了家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使能自力更生、想脱贫致富的群众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成为产业帮扶的关键。

    无论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还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都要求农民完成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让农民回归职业属性,让农民通过勤劳致富过上体面的生活。把扶贫同扶智相结合,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云南路政人努力的方向。

    部分受资助学生 供图

    自2016年起,路政工作队先后资助窝子寨10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就读云南交通技师学院,按月资助每人1000元生活费、每年资助10个月,确保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目前第一批毕业生已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改变了他们因贫辍学、放弃学业后既定的农耕人生轨迹,初步实现了教育扶贫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目标。为解决青壮年劳动力就业难题,投入9.49万元开展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操作技能培训22人,并推荐就业岗位,老张就是其中一员,目前在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开挖掘机,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

    构建符合村庄实际、刚性市场需求的产业支撑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保障。结合窝子寨地处山区、生态较好,当地人喜食烤猪、猪肉,留守老幼妇孺、残疾人等弱劳力较多,且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的实际,省路政总队投入45万余元帮助28户群众完成标准化猪舍55间、化粪池13座建设或改造,发放能繁母猪78头、种猪3头,奖励饲料30多吨,邀请油松岭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21次,累计实现经济效益40万余元,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生猪养殖业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投入近11万元,开展羊肚菌试种、推动坚果种植。积极动员路政系统干部职工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当地的土鸡、鸡蛋、蜂蜜、茶叶等农副产品,让群众获得看得见的实惠和真诚,用消费扶贫带动群众增收,工作队也帮助群众联系销路、运用“互联网+农副产品”方式进行销售,较好的促进了土鸡、蜂蜜、茶叶等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的产业格局。

    扎扎实实的帮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目前,老张在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务工,每年有5万余元的收入。妻子在家务农、养鸡、养猪,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实现了从低收入到高收入的转变,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顺利通过了省检、国检第三方评估验收,彻底摘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这个由中国丈夫、缅甸妻子和3个孩子组成的特殊家庭,全程见证了云南路政人自“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特别是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为帮助窝子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所做的努力。

    4年多来,省路政总队累计派出2批12名工作队员,投入资金400余万元,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与当地党委、政府一道,实现了45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从篱笆房到砖瓦房、从低收入到较高收入,沿线村民从烂泥路到硬化路的历史性改变,基本解决了这个小山村千百年来存在的贫困问题!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把战火硝烟挡在国境线外、把国泰民安带给炎黄子孙,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决不让任何一寸国土、任何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无数干部群众的辛勤奋斗、一茬茬驻村干部的忘我奉献,创造了老张家安宁、富足的红火日子。这是“老张家”的福分,也是五星红旗下中华儿女的福分!

    云南网通讯员 钱子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