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运城四轮驱动构建文化产业“升级版”
  • 运城四轮驱动构建文化产业“升级版”

    时间:2017-08-24 18:03:57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作者:

    运城市旅游图

    舜帝德政孝行文化基地

    裴氏家训家戒文化基地

    李家慈善公益文化基地

    后土祭祀礼仪文化基地

    关公忠义诚信文化基地

    山西宇达青铜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仅代表这个城市具备文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并不等于这个城市文化的超前发展。运城市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争一流”为总要求,以建设大运城为总抓手,以“华夏祖庭、厚道运城”为总基调,坚持创造性挖掘、创新性发展,凭文化自觉引领发展,靠政策引导推动发展,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用产业集聚超前发展,不断加快项目融资和产业发展步伐,着力培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批有比较优势、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纷纷涌现;新兴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保持较快增长,对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完成增加值28.2亿元,文化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达到2.4%;2016年这一比重可增加到2.71%;2017年预计增加到3.32%,连续多年位居山西第一方阵。目前,运城共有各类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209个,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2098余人。文化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运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以文化自觉创新发展

    文化自觉是产业崛起的前提条件,而文化自觉首先体现在领导的觉醒上。面对文化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运城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新的着力点,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最佳结合点,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它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它本身就产生经济效益,既能促GDP增长,同时也能出GDP,既能产生影响力,同时本身就是生产力;深刻认识到,运城要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转变,就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在转型发展上做文章、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下工夫。因此,多年以来,运城市从实现文化资源观的转变做起,不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进行完善和创新,确立了“文化强市”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示范区,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近年来的实践中,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51545”总体框架:即着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制版印刷等五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山西宇达股份、山西寰烁科技股份、山西鑫度武术股份、山西本命年、山西关老爷等十大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关公忠义诚信文化、舜帝德政孝行文化、李家慈善公益文化、裴氏家训家戒文化、后土祭祀礼仪文化等五大文化基地;着力创办盐湖区文化产业园、关公文化产业园、空港经济开发区文化产业园、稷山翟店包装彩印文化产业园等四大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具有区域民间文化特色的五大民办文化产业群。省委十一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以来,运城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着力全面挖掘和整理运城所具有的“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特色宗教文化、民间传统文化和河东红色文化”,进一步增强运城文化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推动运城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努力在建设大运城的实践中奋力谋新篇、开新局。到“十三五”末,力求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5%,成为运城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思路顺应了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使运城文化资源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把文化与经济融为一体,为运城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靠政策引导推动发展

    政策具有导向性、操作性,再好的理念思路,落不到政策的层面上,都将是一纸空文,尤其对一个新兴的产业来讲,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发展文化产业,运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扶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31条政策,要求降低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扩大民间资本、外来资本的准入领域;保证文化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对一些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和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要安排必要的政府土地划拨指标或者给予优惠价来保证建设用地;对新办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要给予税收上的适当优惠;金融机构要安排一定规模的低息贷款,或者财政予以贴息;工商部门在企业注册登记方面要予以扶持。同时,市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解决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在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中,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诸如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5年,对在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人员,政府给予记功奖励和资金奖励等等。相继出台了《运城市推进文化强市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加大文化发展财政投入,强化文化建设用地保障,落实扶持文化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非文化企业转型文化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把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提高至1000万元,设立文化事业发展基金500万元。13个县(市、区)也以此为契机,不断为文化强市和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先后出台了有关规定,落实了对文化产业企业“一条龙”服务制度,杜绝了“乱收费”“吃拿卡要”等现象,从而确保了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茁壮成长。为实施“文化+”,加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再一次把文化旅游产业扶持资金提高到5000万元,一如既往地固强扶弱,培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古中国”为标识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名市。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为全省乃至全国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探索新路径,运城提前下达了《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通过弘扬“五大”文化、建设“五大”基地、覆盖“五大”群体,形成“五大”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推进工程,加大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投入,支持一批河东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做精做强。

    借体制改革争先发展

    改革是促进发展的不懈动力。运城是个文化大市,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所面临的矛盾较多、阻力较大、任务相对比较繁重,特别是各国有文艺院团历史积淀较厚、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改革成本较高,加之运城经济仍在复苏阶段,地方可用财力相当有限,在某种程度上给体制改革增加了难度。为此,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把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作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深入贯彻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多次召开会议,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市县两级成立了市(县)长为组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体制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组不定期地召开有市工商局、税务局、财政局、文化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进行集中研究。把改革举措分解成具体项目,落实到有关单位,使每个环节都有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来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运城市直电影公司、河东剧院和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方案》,在解决人员分流安置、落实职工社保问题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并在财政开支紧张的情况下,一次性拿出280万元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相关部门及时推进、适时协调、实施一县一策,较好地完成了三局合一、组建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和电影公司、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受到了中宣部的通报表彰,央视焦点访谈以《山西文化好风光》为题,对运城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重点报道。由于改革的稳步推进,使文化生产力得到空前的释放,一批文化精品脱颖而出,鼓乐剧《杨门女将》亮相人民大会堂;蒲剧《祝你幸福》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剧目;蒲剧《山村母亲》作为山西唯一入选全国精品剧目,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全国现代戏经典剧目调演和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享誉全国。2017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剧片”提名奖。特别是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的总要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志峰,副市长陈竹琴,多次召集相关单位,多次深入研究《运城广播电视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改革事项,先后出台《运城广播电视台岗位竞聘实施方案》《运城广播电视台关于公开择优招录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施方案》《运城广播电视台绩效考核及收入分配实施办法》《运城广播电视台频道(率)专业化规划》等改革文件,进一步加快推进媒体人事制度、经营体制、分配制度改革和融媒体建设,先行先试,成立了运城广电传媒集团,率先打破体制界限,改任命制为聘任制,推行竞争上岗,实行完全频道(率)制,培育广电市场主体,打造“两微一端”和“新闻中央厨房”,走在了全省媒体改革的前列。

    用产业集聚引领发展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是培育规模经济的有效形式。园区发展容易形成集群优势、规模优势,有利于集中管理,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在园区建设上,运城市致力于搞好园区的规划建设,大力实施文化项目带动工程,多渠道进行招商引资活动,用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社会资金注入,吸引人才聚集。坚持适度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集群发展的要求,依托现有资源,着力规划建设运城市关公文化产业园、盐湖区文化产业园、空港文化产业园、包装彩印文化产业园、宇达青铜艺术产业园、万荣笑话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关帝庙景区改造、盐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古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乡贤文化培育等工程。稷山翟店彩印包装产业园原本只是分散在稷山县数十个家庭作坊式印刷包装企业。通过政府的整合重构和产业聚集政策,着力构建集高中低档产品俱全、能满足各种不同阶层消费需求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目前已经打造成为山西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园区内拥有印刷、包装企业108家,完成年产值3.8亿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员2万余人。山西本命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数年前还只是闻喜县一个生产“红腰带”的个体小作坊。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引领支持下,他们大力开发民间“本命年信俗文化”,先后开发了红腰带系列、钱夹系列、吉祥绣品系列、挂件饰品系列、平安鞋垫系列、婴幼儿用品系列、关公工艺系列、平安熏香系列、红色内衣系列、桃木制品系列、工艺礼品系列、风水用品系列、千层底老布鞋系列、纯银制品系列等18个系列1800多种“本命年”文化产品,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在全国发展地面实体连锁店660多家,获得国家专利28项,注册商标69个,安置就业3000余人,成长为一家新兴文化产业集团。该企业的本命年红腰带专利荣获香港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经专业机构评估,该品牌无形资产价值达20亿元人民币。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更多群众致富,2010年该企业在运城空港开发区购地22亩、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本命年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2015年该企业开辟电子商务运营,先后在淘宝、京东、1号店、中国建设银行善融商城、工行融E购等平台建立本命年商城,拥有PC端和移动端两大功能,实现微信、支付宝、财付通、网银在线等多种网上支付,同时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吸引了各行业的经销商和大学生4500余人入驻加盟。目前商城已注册会员1784251人,线上加盟商692余家,如今“微时代、大平台”的本命年电商平台,已成为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创富的营销大舞台。201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夏县的宇达集团,以前是一个专门设计制造青铜雕塑、青铜艺术礼品、青铜艺术品、青铜旅游商品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公司,2003年,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投资3000万元兴建了国内第一家青铜文化产业园。该园由系列博物馆、展览馆、宇达讲堂、生产区、专家楼等建筑组成,规划超前,设施齐备。园区的建成,不仅使宇达实现了由青铜文化产品向青铜文化产业领域的全面升级,奠定了宇达在全球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而且使宇达实现了产业功能的聚合,发挥了良好的综合效益。2006年,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5年,全园实现年产值3.2亿元,利税达8000余万元。2016年,该公司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山西首批上市融资的文化企业。经过近年来的努力,运城市在创办产业园区的启示下,已经形成以“四大”文化产业园区为中心的多个文化产业园,涌现出了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涌现出了宇达青铜股份、寰烁科技股份、鑫度武术股份3家三板上市公司。文化产业提档升级、竞技扬帆、逆势上扬,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其中,中国(万荣)笑话文化博览园已投入运营;盐湖区文化产业园占地30平方公里,水墨河东、德孝古镇、清华大学清尚创意谷等优势项目已成功落户该区;中国澄泥砚文化园正在筹备建设之中,年内可投入使用;河津灰陶琉璃文化产业园已经完成规划立项等等。这一切充分表明,运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除此之外,运城还充分利用文博会和中博会博览交易平台,连续11年精心组织文化产业项目融资,累计签订文化产业项目合作协议36项,协议融资249.706亿元。其中投资1.1亿元的关帝影视城项目已投入运营;投资5000万元的关帝御苑项目已经对游客开放;投资8000万元拍摄的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已在湖南卫视成功播出;投资10.27亿元的“四大”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已经落地生根;投资5亿元的稷山县大佛寺文化园、河津市灰陶琉璃文化产业园、薛仁贵文化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运城立足观念创新和融合发展,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志峰带领运城代表团主要成员,深入深圳大鹏新区,学习考察大鹏非遗文化村发展历程和新乡贤文化工程建设情况。在文化新村,认真听取该村外来乡贤的设计理念和经验介绍,参观学习非遗文化新村的产业布局和传统民俗,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产业运营情况,并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与深圳市大鹏文化新村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梅林水库,召集在深运城籍乡贤进行座谈,征求他们建设回报家乡的合理化建议和新乡贤设计方案,动员他们聚智、聚力、聚资推动家乡新乡贤文化工程建设。在文博场馆,进一步言传身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大家加强对新乡贤文化的领导,要求与会同志回去以后,要以大鹏非遗文化村为标准,下大力打造县域新乡贤文化样板工程,力求把新乡贤文化打造成为运城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同时,运城还依托全世界最大的解州关帝庙和关公故里的地域优势,连续27年举办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连续9年举办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持续打造“中国书画之乡”文化品牌;依托《西厢记》故事发源地永济普救寺文化资源,连续20年举办世界情侣月活动,打造“中国爱情圣地”著名品牌;依托24孝之首舜帝故事发源地文化资源,连续7年举办中国舜帝德孝文化节,打造“德政孝行”品牌,2015年,在中宣部召开的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交流会上,运城市盐湖区德孝文化润民心、核心价值观进万家的传承实践做法和经验受到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以及全国20个地市、县区党委宣传等部门100多名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马淮镇 梁晓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