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阳泉郊区脱贫攻坚的“心得”
  • 阳泉郊区脱贫攻坚的“心得”

    时间:2017-08-07 23:15:46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  作者:

    6月9日上午,阳泉郊区杨家庄乡庙岭村一改往日的宁静,彩虹门、红色的遮阳帐篷等物品令村子显得十分喜庆、热闹。就连不远处的杨家庄乡乡长田玲也在忙着。见到记者走近且一脸疑惑的表情,田玲解释:“今天我们给庙岭村引来了几个特殊的‘亲戚’。这引‘亲戚’可是我们脱贫的‘新招’,能助咱贫困村甩掉贫困,迎来发展。”话音未落,村委会外的一处空地上传来了一阵锣鼓声。循声望去,一道“杨家庄乡扶贫一家亲暨乡村旅游启动仪式”的条幅格外显眼。仪式上,扶贫帮扶企业森乐农业有限公司、郊东养殖场、山西国惠中天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与庙岭村签订扶贫帮扶协议,领养土地的市民获得了“庙岭村荣誉村民”证书,15名书画家还捐赠了扶贫书画作品。仪式一结束,田玲就笑着说:“企业和领养土地的市民都是庙岭村的‘亲戚’。”话音刚落,庙岭村村委会主任张卫明走了过来:“咱村有了这些‘亲戚’,脱贫就不难了。这三个企业能发挥当地资源和企业优势,帮助庙岭村谋划产业发展规划,达到既让贫困村受惠又让企业得益的双赢效果。”跟随着张卫明的脚步,记者来到了森乐农业公司创办的森乐农业园。一块块条形地块齐齐整整,地里安装了滴灌,蔬菜生机盎然。“目前仅农业园的长期用工就有六个,农忙时临时用工十来个。领养地的市民来村里,还能吃农家饭,买些村里的蔬菜、水果。这样,村民就又多了些收入。”张卫明说。一边介绍,一边在农业园内行走,正好碰上了森乐农业公司负责人冯玉玲。冯玉玲告诉记者,公司发展土地领养项目时曾到不少村考察。来到庙岭村后,发现这里不仅地理位置好、环境整洁,村风、民风也很淳朴。公司当即决定在村里流转103亩土地,每年每亩按600元支付。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村干部对村里发展也有计划,吃苦肯干。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村里改善村容村貌时,冯玉玲帮村委会主任张卫明联系平定刻花瓷文化园,拉些陶瓷碎片做文化墙。他一大早就开着卡车到文化园等着。看到他们踏实肯干的样子,冯玉玲更加坚定了她与庙岭村合作的决心。张卫明说,村里有了这帮“亲戚”,曾经不为人知的小村庄热闹了很多,周末来村里的市民也多了。他们就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做过帮厨的贫困户杨玉明成为动员对象,“走,到我们村第一家农家乐参观参观!”在村主街道边,一户门前挂有“阳光农家乐”字样的旗子迎风飘舞。走进农家小院,院里干净整洁,每间屋子里摆着餐桌和椅子。杨玉明正在厨房张罗着。“今天中午有几桌?”“定了两桌,估计一会儿还有些散客。”杨玉明脸上带着笑意,“今天可是俺家第一天开张,你们都来捧场。”杨玉明告诉记者,他家有4口人,有4亩地。原先自己和妻子种地,他偶尔还外出打工,儿子有病没有劳动能力。虽说每年全家有近两万元的收入,但是儿子看病就花去了多半。如今,他家流转了土地,他还学习了厨艺,开起了农家乐,每桌饭200元。不用再出去打工,农家乐不忙的时候还能在村里的企业干点零活,“村里有了企业,来领养土地的市民多了,我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走出农家小院,张卫明又带记者观看了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和刚刚引进饲养的小马和孔雀等动物。他说:“现在村里和企业结对子,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发展民宿、出租农家院……我们的想法还多着呢,村支‘两委’可得加油干,不仅要带着村民脱贫,更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在阳泉郊区,这样的“脱贫故事”还有很多。今年,郊区大力开展“村联村”“企联村”“党员联党员”脱贫攻坚“牵手”行动,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贫困村带领群众脱贫的信心和能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根据“选优、选强、选先”的原则,按照地域邻近、产业相似、规模差异的“牵手”思路,郊区建立扶贫对象瞄准机制,在掌握致贫原因、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精心选出支村“两委”作用发挥好、集体经济发展好的10个村,规模较大、带动优势较突出、社会责任感较强的27家企业,具有专业技能、能力强、素质高的100名优秀党员与27个贫困村的100名困难党员“牵手”结对,形成“村联村”“企联村”“党员联党员”的“牵手”脱贫模式。近日,旧街乡后山村种植的高粱已经出苗。“这些高粱已经有了买主,秋天收获后不愁卖。”后山村村民老李说。市裕盛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旧街乡后山村签订协议,后山村种植高粱,收获后由醋厂收购。这是郊区脱贫攻坚“牵手”行动的其中一项。在“牵手”行动中,富裕村庄和企业重点帮助贫困村开展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物业项目、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推进村容村貌改善,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根据自身优势和帮扶对象的资源特色、产业优势、资产特点等,“牵手”双方以签约结对、村村共建、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帮助贫困村确定发展思路。“牵手”双方可以根据各自所需,优势互补,平台共建,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郊区组织引导帮扶单位、优秀党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加大技能培训等方式,增强可持续就业能力。按照“一村一品一主体”发展要求,郊区创新村经营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郊区还持续推进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引领,推动“破零数”与“增实力”两提升。对于结对帮扶贫困村成效明显的帮扶单位,郊区项目管理部门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优先安排扶持项目、优先享受产业扶持政策、优先落实财政贴息贷款。凡到贫困村发展产业、建设基地、带动贫困户达到一定规模的帮扶单位,郊区给予一定数量的扶贫贴息贷款。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必由之路。今年,郊区结合“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农民自愿的原则,以“一主六辅”为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因地制宜选择扶贫项目,使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产业和产品。旧街乡南沟村把养蜂作为脱贫项目,今年3月份,66户贫困户共养蜂500多箱,短短3个月时间就产蜂蜜700多斤,势头良好。郊区紧紧围绕“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依托城市近郊区位优势,以“保存量、提质量、扩增量”为目标,打造一批具有城郊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巩固一批标准示范园,建设一批养殖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休闲采摘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农业发展规模,提高农产品收益,稳定实现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郊区“一主六辅”脱贫产业中,“一主”即以发展果业为主,“六辅”为小杂粮、中药材、养蜂、养猪、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产业。果业是郊区的传统产业,今年计划完成果树种植1500亩,主要品种为苹果、玉露香梨、油桃、杏、葡萄、樱桃,并通过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实现果品提质增效。“六辅”产业方面,计划种植小杂粮3000亩,种植中药材2000亩,养蜂1500箱、饲养猪羊2300头(只),特种养殖1600只(头),建设光伏发电项目3处以上,发展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农家乐、乡村旅游等42处。在行业扶贫中,郊区着力开展电力项目扶贫,借助已落户的光电项目和风电项目,利用贫困村办公屋顶、农户住宅屋顶、养殖园区房顶、学校办公楼顶等开展分步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设,利用海拔高、地带开阔的荒山荒坡引进风力发电项目投资,修建风力发电站,带动贫困户增收和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生态扶贫方面,郊区鼓励有造林经验和一定经济实力的民营林业大户领办、创办造林专业合作社,从事荒山造林和森林管护工程,以购买服务的管理办法,安置贫困人口就业,实现生态发展、脱贫增收双赢。今年,郊区将完成荒山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劳动力145人,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1000亩、带动400人脱贫,未成林管护4.3万亩、吸纳贫困劳动力24人。郊区坚持立足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精准发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农家乐)30户,扶持特色产业扶贫示范点10个,辐射带动15个村建成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的旅游配套服务村,带动3000户农户从事旅游配套产业,打造都市休闲后花园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发展产业,离不开资金支持。郊区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建立乡、村两级金融扶贫工作领导组,积极开展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有贷款意向、有偿还能力、信用观念好、遵纪守法好“四有两好”信用户评定工作。在积极推广政府、银行、保险、实施主体、贫困户“五位一体”信贷工作模式的同时,郊区努力形成“村支‘两委’+合作社+信用社+农户”的金融扶贫机制,确保面向贫困户的“富民贷”和面向企业、大户、合作社的“强农贷”信贷资金需求准、责任清、放得出、管得好、收得回、广受益。金融扶贫资金发放时一定要有项目支撑,重点用于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

    本报记者 张文华 通讯员 高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