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未来的天气咋预报
  • 未来的天气咋预报

    时间:2017-08-07 21:04:35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作者:

      我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年均增加降水30亿立方米,平均相对增雨率12%—20%。今年1月至6月,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68架次,飞行151小时17分,作业覆盖及影响面积91.6万平方公里,开展地面增雨作业294次,飞机和地面作业累计增雨量14.89亿亿立方米。图为科研人员在机库考察、研究飞机。

    渍涝

    干旱

      位于太原市小店区的多普勒天气雷达。

    阅读提示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建成了涵盖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的0-24小时天气预报体系。2017年1-6月,全省城镇天气预报24小时晴雨、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2.53%、79.21%和74.83%。但是,公众仍然感觉到天气预报“不准”,如今天报的大雨去哪了?局地强降水在何地?未来的天气预报,将在技术体系和预报模式的支撑下,完成从站点到格点的转变,将时空像经纬网一样分为很小的网格,网格中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调取自己需要的气象要素,从而实现气象的“精准”和“智慧”服务。

    从站点到格点天气预报到底能有多精细

    常看常听天气预报,就会对“局地”感到熟悉。但是,细想起来,又不知道“局地”在哪里?河的东面大雨瓢泼,河的西面却是晴空万里。同一座城市,我们收到同样的天气预报,可为何感觉不同呢?或者预报为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但是具体几时几分会有情况呢?公众无从知晓。网格化预报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它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将所要预报的区域范围划分为5公里×5公里,甚或1公里×1公里,预报会精确地落在这一个又一个格子中,每一个格子中的天气是不同的。就拿太原的预报来说,现在的预报是以小店1个站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太原市区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太原各个点的天气可以精细地反映在不同的网格中。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省5公里、逐3小时分辨率的降水、温度、气象要素订正,而且包括了“基本气象要素”“环境气象要素”“灾害性天气要素”等多个气象要素。同时,智能网格预报还能提供基于电脑IP地址和手机位置的精准气象服务。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网格的天气情况。“十三五”期间,我省0-2小时临近预报时空分辨率达到10分钟、1公里;0-12小时短时预报时空分辨率达到1小时、1公里;0-10天中短期预报时空分辨率达到3小时、5公里;11-30天延伸期重要天气过程预测和月、季、年趋势预测空间分辨率精细到县。

    在网数据6分钟更新1次重点区域雷达探测无盲区

    入汛以来,我省局地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发,日数达到35天,93个县次1小时降雨量超过20毫米,30个县次出现冰雹。同时,雨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最大雨量出现在和顺,达到451毫米,较历史平均值偏多1.5倍;最小雨量出现在盐湖区,为70毫米,较历史平均值偏少5成。强对流天气预警,是国际上难度最大的预报难题。其发生快、个头小,不容易被发现,即便发出预警,有时也很难打出足够的提前量。气象雷达是专门用来探测大气中云雨的分布和变化、降雨强度、云层的高度和厚度、不同大气层里的风向风速和其他气象要素的雷达。其探测原理是利用云雨目标物对雷达所发射电磁波的散射回波来测定其空间位置、强弱分布、垂直结构等。对流系统具有三维结构,雷达不仅可以观测系统底部、中部、上部,还可以观测系统内的风场及强度等。相比气象自动站和卫星等,天气雷达是监测强对流天气最有效的手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测定散射体相对于雷达的速度,在一定条件下反演出大气风场、气流垂直速度的分布以及湍流情况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还能测定降水粒子的径向运动速度,推断降水云体的移动速度、风场结构特征、垂直气流速度等,能有效地监测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定量估测大范围降水。目前,在网天气雷达数据每6分钟更新1次,太原、五寨等地正在建设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在重点区域实现雷达探测无盲区,达到对灾害性天气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连续监测。

    推进新型气象服务特色农气服务中心分区建

    近期,我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高温热害和强对流天气。农试站的调查表资料显示,干旱、高温造成全省三类苗偏多。为服务现代农业生产、粮食增产和特色林果业发展,我省在全省范围内按气候分区,北部、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建设农业小气候观测站50个,在粮食主产县、特色林果区建设农业小气候观测站60个。同时,在临猗、大同、清徐开展国家级标准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其中,临猗农业气象试验站以小麦和果蔬等特色农业为主;清徐农业气象试验站以设施农业和葡萄等特色农业为主;大同县农业气象试验站以玉米、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为主。此外,还开展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完善农作物病虫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系统,建立不利气象条件信息数据库及对策建议数据库,完善实施设施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和设施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业务系统,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像盐一样融入智慧气象让感知更贴心

    拿起手机就能了解土壤墒情,摁下开关就能调节温度,打开屏幕就能看到作物长势……这是智慧气象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气象还有更广的服务。比如,一个人坐飞机出差,气象部门能迅速感知他去哪里、乘坐哪个航班,就能将所经空域可能会遇到的天气、目的地气象预报、该穿什么样的衣服等信息推送给他。智慧气象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依托于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智慧气象的内涵包括智能的感知、精准的预测、普惠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持续的创新五个方面。智能的感知是对气象要素的感知、气象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感知、用户需求的感知、气象工作运行状态的感知,这些感知是智能化的。精准的预测包括气象要素的预测、气象灾害的预测、基于影响的预测三个层次。普惠的服务是指能敏捷响应社会需求,并将“智慧气象”元素融入到各行各业和人们衣食住行之中,让人人都能享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高端气象服务,并在生产生活的决策中获得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最佳体验。科学的管理是指能智能分析各种业务、服务、管理数据,为气象内部事务、社会事务、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等精准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撑,提高管理效能。持续的创新是指气象部门内外个人、组织能依托气象信息化体系进行科技和业务创新应用,开放的气象数据信息资源为万众创新提供支撑。“智慧”是信息化的未来阶段,它像“盐”一样将气象融入到“智慧”中,更好地发挥气象信息在指导人们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栏稿件采编:张晓敏 牛睿敏 张向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