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解开“旱腰带”抢抓机遇期
  • 解开“旱腰带”抢抓机遇期

    时间:2019-09-05 00:00:00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作者:

    20190905_a392cde373babb800cf6b55cef76cb02.jpg

    在省农科院专家支持下,山阴县有机旱作农业取得丰硕成果。本报记者 刘成根 摄


      “旱腰带”本指咸阳中部与关中平原过渡地带,今泛指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尤以干旱最为突出的地区,故称“旱腰带”。
      黄土高原上世代生息的山西人,受尽了干旱之苦,祖辈与之对抗,也积累了宝贵的旱作经验,其中“晋庄经验”闻名全国。随着“晋庄经验”不断普及,山阴县通过省农科院专家支持,实施的“有机旱作”实验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干旱地区有机农作物发展亮点。
      今年9月,全国有机旱作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在我省长治、朔州召开。而在此前,记者走访朔州市部分县区,农业干部和群众讲述了他们与干旱抗争,坚持有机旱作的实践,也感受到他们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决心和信心。

    有机旱作迎来利好机遇期

      我省又称“表里山河”,在追求数量、忽视品质、不谈功能的过去,干旱少雨、山高沟深导致的高成本、低产量长期制约我省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期间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保护生态、节水发展,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对于多年来坚持旱作研究实践不放松的山西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机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总书记的“有机旱作农业”抓住了山西农业发展的命脉,将干旱少雨的资源劣势转变为绿色生态健康的发展优势,推动山西农业驶入快车道,成长为全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发展潜力无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朔州市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田东为组长的朔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处理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此背景下,朔州将如何抢抓这一机遇,成为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朔州市已将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配套政策迅速落地落实

      2018年10月,山阴县黄花梁富硒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启动。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为我省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优质、节约的农业现代化途径发挥重要作用。
      果不其然,2019年4月,朔州市被确定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
      省、市决策科学到位,作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朔州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对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据《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意见》(朔政发〔2018〕3号)精神,朔州市制定了《朔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9年行动计划》,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响特色农业品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发挥重要作用。
      《计划》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步骤,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推进路径、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任务清单。


    思路清晰步步为营效果好

      上有政策支持,下有清晰的路线图,这项工程是如何推进的?记者采访了朔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生华。
      石局长案头摆放的文件、工作笔记整齐有序,对于记者采访的问题,他非常熟悉。
      他说,按照《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实施意见》(朔政[2018]3号)文件要求,按照突出当地特色作物,兼顾其它作物,以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他们在全市六个县区创建了32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在这项工作中,朔州市重点打造了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山阴县和全省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平鲁荞麦、怀仁绿豆两个示范片。
      他们探索出了适合朔州发展的路径和经验做法,创建出了有机旱作示范县山阴模式和封闭示范片平鲁和怀仁模式。
      让人为之欣喜的是,这一做法带动全市实施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累计认定“三品一标”产品总共有152个,产地面积225万亩。该市还荣获了“全国杂粮强市”称号;“右玉燕麦米”获得2018年山西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龙首山”怀仁绿豆、晋西口燕麦米、右玉“大西口”羊肉获得山西省功能农产品品牌。
      此举,有力地提升了该市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政府科学引导下,朔州市大力推进良种引繁、耕作技术、高效模式、设施农业等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全市先后有1000多名“三农”干部活跃在田间地头,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朔州市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择了产业基础较为完善、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潜力较大的600个村,每村选派1-2名农技人员长期驻村服务。
      聘请了省农科院、山西农大、省农业厅等专家教授38位。组织实施了省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共引进新品种58个,引进农业先进技术63项。全市共培训农民13万人次,其中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600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0人,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1个,精准选育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1440个。
      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落地16个技术合作项目。在朔南实验基地安排300万元科研经费,加强小杂粮、牧草、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并组装配套一批水肥一体化、机械化、合理密植等技术。
      有机旱作在朔州的生动实践,正是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跨越,必将走出一条现代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刘成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