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对表对标对接 实干苦干大干——长治十二项重点工作谱写转型发展全面小康新篇章
  • 对表对标对接 实干苦干大干——长治十二项重点工作谱写转型发展全面小康新篇章

    时间:2017-04-12 00:50:46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作者:

    长治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全会会场。 高雅楠摄

    全力打造山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力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力打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长治市紧扣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全国一盘棋大格局中确立的功能布局和发展定位;这是长治市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以深化“两改”为主线,以打造山西重要增长极为目标,全力打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六大工程”长治版的重要举措;这是长治市以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抓手,强化改革、创新、开放“三大支撑”,全力推进长治转型综改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和目标。以此为基点,长治市吹响了转型发展的新号角;以此为起点,长治市开启了全面小康的新征程。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的深化之年。转型发展时不我待,全面小康只争朝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3月16日,在长治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卢建明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任务导向,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和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对表、对标、对接”为要求,明确提出了今年要狠抓十二项重点工作,再次吹唱了奋勇争先的集结号。狠抓“三去一降一补”,全力破解结构性困局,加快转型升级坚决去产能。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煤炭去产能,今年关停退出3座矿井,压减产能165万吨,争取更多煤矿进入先进产能行列,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积极推进钢铁、电力、水泥、焦化等行业的去产能工作。加力去库存。加大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80%,引导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建立大中小微企业配套互补合作机制,办好第三届长治制造展销推介周,不断提高市内企业使用本市产品的比例。力争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5%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5%以上。多措去杠杆。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开展股权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帮助企业优化债务结构。建立企业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协调机制,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引导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力争壶化集团在主板上市,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积极降成本。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利用应急周转保障资金、信用增进等方式,支持企业多渠道融取低成本资金,将企业直供电范围扩大到40户以上。完善物流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力补短板。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加大补短板力度,做实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的重点项目。产业转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4亿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城乡一体化建设完成投资293亿元,民生社会事业完成投资54亿元。重中之重是加快补齐脱贫攻坚这个短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坚持产业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动2.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发展光伏发电带动3900名贫困人口脱贫,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400名贫困人口脱贫,发展农村电商帮扶2000名贫困人口创业。坚持就业为重,通过提供岗位、劳务输出和特色培训,帮助80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吸纳5800名贫困人口参与专业队造林或参加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坚持教育为基,全面落实“雨露计划”和贫困大学生资助。坚持健康为本,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确保完成小额信贷4.6亿元的任务。实施9000人易地扶贫搬迁,确保完成291个贫困村退出,6.8万名贫困人口脱贫,沁源省级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  狠抓实体经济振兴,全力构筑具有长治鲜明特色的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瞄准发展前沿,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方面实施大数据战略,举办长治第三届互联网大会,筹划建设智慧长治云平台,推进国家北斗数据中心(山西)分中心、联通、移动、电信等数据中心建设。装备制造业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成功集团30万辆新能源汽车、高科LED、易通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太重高性能液压产品等项目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重点打造光伏、风力发电、新型建材、镁铝合金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争取“国家光伏发电前沿技术依托基地”,扩大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加快推进潞宝10万吨己内酰胺聚合切片、中德铝业汽车轻量化等项目建设。现代生物医药重点打造党参、连翘、黄芪等道地中药材种植深加工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康宝血液制品、振东制药抗肿瘤药物、50万亩连翘种植产业化、太行药业中药提取技改等项目建设。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全力创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推进综合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煤炭、焦化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实施低热值煤发电和漳泽电力2× 100万千瓦“关小上大”项目。稳步提升煤层气抽采水平,年内完成长子5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项目。以发展精细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为方向,加快推进潞安180、瑞恒60万吨聚氯乙烯、襄矿20万吨乙二醇、潞宝60万吨烯烃等项目建设。做大做优建筑业,扩大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和市政构件预制加工能力,努力构建全产业链生产体系。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规上企业自主创新,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2户以上,小巨人企业5户以上,新创办小微企业3300户以上。推动唯美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钜星众创空间、天空之城创业基地上水平,年内完成长丰、长轴等5个创业基地建设,实现各类创业者“拎包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扎实开展民营经济政策落地、产业清底、创新提质、服务提升、融资对接行动。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支持民营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提质,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继续办好“长清班”和各项专业培训,促进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建立完善干部入企服务长效机制,引深项目受理大起底,加快项目联审联批,年内通过联审联批审批项目300个以上。创新要素配置机制,建立完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矿权、地权流转市场,用地指标向转型重点项目、向开发区倾斜。狠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建成6个省级、20个市级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区,建设八大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快紫团、方兴、沁州黄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壮大30个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新培育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0家,新发展家庭农牧场50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以上,举办首届国际农合长治周,培育10家农产品出口企业,促进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亿公斤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6.5%以上。强化农业基础建设。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增收工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实现种养加产业全覆盖。新开发水浇地15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8万亩,推广增施有机肥2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5万亩。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和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重点培养100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专家、1000名村级农技推广员、1万名科技示范户。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广潞城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成果,对经营性资产开展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试点,确保贫困户资产保值增值。大力推进农村水权、农业综合水价、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狠抓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力争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能交投物流园、紫坊农贸物流园等为龙头,重点发展能源矿产品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5至10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新增2个电商孵化基地、5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加快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会展业,延伸会展产业链。加快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推动商贸、餐饮、住宿、家政等行业加快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打造3条特色餐饮街区,提升商贸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幸福产业。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做大做强“太行山水·红色经典”文化旅游品牌,推进神龙湾、太行红山、太行欢乐谷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力争太行山大峡谷创建成5A级景区。上半年完成18个旅游景区的改制工作。开工建设31项、530公里旅游公路,增设旅游景区标识标牌,新建改建旅游厕所76座。举办太行经典·长治久安旅游摄影大赛。在壶关、武乡、平顺、黎城4个县,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探索建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推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旅游+”,建设全市智慧旅游平台,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确保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2%以上。狠抓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加速开发区改革创新。按照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的要求,坚持“五规合一”,加快起步区“九通一平”、标准化厂房建设。统筹产业布局,完成长治高新区的扩区工作,新设立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5月份前完成开发区“三化三制三改”工作,吸引更多大企业、大集团落户。确保襄垣、潞城两个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国资国企改革。创造条件推动“僵尸企业”“空壳企业”等国企进行改制,年内完成20户企业的改制工作。全面完成行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改革任务,建立完善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平台,不断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加速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对标发达地区投资环境,大力推进投资审批改革。主动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积极引进世行、亚行、亚投行等国际资金,大力推广PPP模式,力争今年有50个项目落地实施。发挥政府性基金的引导作用,利用城投公司、财鑫担保公司等平台,支持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加速金融改革创新。促进长治银行做优做强做大,支持设立村镇银行,加快推进黎城、沁县、沁源的信用社改制步伐,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商行全覆盖。完善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民间融资综合服务平台、股权登记托管平台、应收账款债权流转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实质性运作。狠抓科技人才质量强市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强市。积极争取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支持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增2个省级技术中心、5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筹建长治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实施20项以上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建立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0件以上。全面推进人才强市。创新“产业资本+人力资本”模式,实施“潞商潞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力争引进2至3家企业的核心研发团队。创新用人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批精益求精独具特色的长治工匠。全面推进质量强市。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质量抓提升、占市场、促转型。开展品牌创建行动,打造潞商品牌,今年力争推出10家山西省名牌企业,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快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选树15家以上质量提升标杆企业,力争制定3至5个新兴产业产品的行业标准,全面开工建设国家煤基油质检中心,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狠抓开放型经济发展,全力推进全方位、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全面落实“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主动参与中原城市群建设,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深化与首钢集团的全方位合作。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不断扩大太阳能电池片、硝酸铵、新型建材、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新培育3至5家出口创汇企业,全年出口额增长3%以上。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内通外联。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提升“铁、公、机”。加快太焦客专、长治机场改扩建、长临高速、长邯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黎霍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岸、港、网”,在中南铁路长子南编组站设立铁路口岸作业区,力争长治机场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开放。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网络设施,抓好海关综合服务设施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业务用房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完工。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成效。把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创新招商方式,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客商库、信息库、人才库,编制“招商地图”,实施精准招商和跟踪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投产。加大对签约项目的开工率、资金到位率进行考核,力争境外到位资金达到5亿美元以上。狠抓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力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推进主城区扩容提质。全力推动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市发展框架,年内完成36个城中村整村拆除任务,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1400套,基本建成8000套。开工建设一批市政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推进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生活垃圾发电等PPP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国道过境段改线工程,全面完成“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形成主城区20公里长的环城水系、112公里的环城公路、135公里的绕城高速的三环格局。提升城乡综合管理水平。引深“五道五治”行动,形成常抓常管严抓严管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实现市县政府城市管理机构的综合设置,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快上党城镇群建设。推动主城区与周边县市的对接,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制度安排“五个一体化”,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城镇,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抓好“改气、改厕、改水、改电”,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创建12个省级、2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改造农村危房7038户,推进5个农村垃圾治理试点县建设,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乡村清洁工程达标村。狠抓文化软实力培育,全力推进文化建设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施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数字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项目。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启动文化资源大调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办好周末大剧院、流动图书车、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上党文化大讲堂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加快推进市梆子剧团、落子剧团、豫剧团、杂技团四个院团的排练场地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做好文化产业统计普查。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信息、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办好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黎城太行红山国际自行车骑游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支持中小微等各层次文化企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市场化的产业基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太行精神,深入开展选树长治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民风。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全社会文明水平。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家园突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2+26”城市群联防联控,不断深化“控煤、治污、管车、降尘”措施,全面开展县城建成区燃煤锅炉整治,实施主城区及周边农村冬季取暖煤改电、煤改气替代工程。开展“小散乱污”企业专项取缔行动,实施工业企业冬季采暖期错峰生产。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实施20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对偷排偷放、数据造假、屡查屡犯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上限处罚。强化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河长制”,全力保护上党盆地、长治湿地,完成5项湿地生态工程。辛安泉供水和东山供水工程正式投用。全面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直排清零,确保水质断面达标。注重土壤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守539万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创新环境保护机制。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编制《长治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合理确定县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区域和面积。大力推行排污者付全费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扩大企业在线监测范围,提升预警、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市环境安全。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加强以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建设,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完成营造林面积30万亩。创建1个森林县城、10个森林乡镇、100个森林村庄。抓好浊漳河南源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完成2566户的采煤沉陷区治理。狠抓民生改善,全力增进人民福祉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全力落实、抓紧抓好今年省政府为广大群众办好的“六件实事”。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职业培训全覆盖计划,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实施“三支一扶”、就业见习等基层服务项目,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城镇失业人员、“4050”人群、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定扶持90所普惠性幼儿园,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主城区8所义务教育学校和18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完工。确保长子县、长治县今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通过达标验收。开工建设职教园区,加快推进体校搬迁,落实“1331”工程,加大市校合作,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力争秋季先期招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推动脱贫线、低保线有效衔接。提高城乡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殡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养老中心建设,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逐步消除社会保障覆盖盲点。加快发展健康事业。加快市医院、市二院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市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地、市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落实医药流通领域“两票制”改革,积极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实施乡村卫生标准化覆盖和健康扶贫工程,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争创食品安全城市,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狠抓安全稳定工作,全力夯实安全发展基石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坚决守住“三条底线”。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企业主责、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实现所有工商登记注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全覆盖。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健全安全生产夜查突查和“两议一报”制度。进一步优化安委会组织架构,充实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强化乡镇(街道)监管力量,抓好山西省应急救援长治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力整治安全隐患。全面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评估,实行差异化动态监管。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现隐患动态清零,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有效调处化解各领域矛盾纠纷。健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平安长治建设,持续打好“六大战役”,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杨天闻 王一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