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建在悬崖上的古村落——程家峪
  • 建在悬崖上的古村落——程家峪

    时间:2017-04-11 00:32:10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作者:

    古村古树

    保存完整的古宅内部

    千载古境,悬壁而建,一座座古石窑洞,一幕幕岁月风华,一棵棵参天古树,一段段历史变迁。盛唐繁华下,一片寂静之处,如今尚存遗迹,留给后人无价财富,无穷探索。程家峪村是一座建在崖壁上的千年古村落,毗邻天龙山,东壤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店头古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山龙泉寺,与西山旅游公路相接。程家峪村从唐代开始就形成了完整的村落,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整个村落东西走向1000米,南北近30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地形犹如凤凰翱翔,有凤头、双翅、凤尾,中间的真武庙即凤腹,呈高高隆起之势。这里不仅有唐槐、宋代石刻、元代石狮以及佛回寺、真武庙、五道庙,还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石碹窑洞、豆腐磨坊、古代粮仓、排水涵洞,以及古地道、瞭望口等军事防御设施。

    建在悬崖上的古村落

    程家峪村,位于晋源区晋源街道风峪沟内之西南,俗称程家峪沟中北山的百寻悬崖壁上,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坐北朝南。据明嘉靖及清雍正时的《太原县志图志》记载,村名为“成家谷”,自清道光《太原县志图志》始,及今,村名一直沿用程家峪。据一直致力于研究保护古文化的王春生先生讲,该村落建造于唐代,迄今为止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王春生对程家峪村进行了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地考察,对所有的地形、历史和传说熟稔于心。在他的带领下,顺着村口正在建的石阶路,走进这个古村落。在如诗如画的风峪沟西南的小口子沟,竟然隐藏着一处鲜为人知的建在崖壁上的古村落。一孔孔窑洞浮现眼帘,有别于大多数人们所了解的土窑洞,这些窑洞全部为石头依山势砌成,工艺非常精湛,背靠大山,面向山崖,整体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之势,从上而下层层延建。据王春生讲,这些古老的窑洞里还另有乾坤。迄今为止,在各个院落的窑洞内共发现了八处地道口,每个地道到中部都能对接互通,有的地道内还有马厩。这些地道都是唐朝时期与石头村落同时建造的,具有军事用途。在入村的崖壁上有一处离地面很高的地道口,这是一个瞭望口。当时的村里人可以通过地道,来到此处,观望路过崖下道路上的行人。看到这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遥想当年,纯朴的乡民,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生不息。如今这里风格迥异的建筑群落正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村前有尊建于元代矫健有力的石雄狮,是驱邪的镇物;坐落于凤之腹地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侍立两旁的龟蛇二将,还有金童玉女,又像是记录世人的善恶与德行。龙桥的月照,凤凰的翱翔,恰似神来之笔,它是风峪沟八景之一的真实写意,从而形成了亘古至今、祖辈相传,称之为凤凰村的风水宝地程家峪。在清光绪年间的鼎盛时期,村子有300余户1000余人,后衰减至110余户300余人。前些年,村民整体搬迁到山外居住,村子日渐空寂。借此意境,忆起曾经阅过雅者圣贤的绝妙诗句,酒醉的《醉翁亭记》,一觞一咏的《兰亭集序》和如诗如画般的《桃花源记》。虽说我们还远远不能比拟圣贤的雅兴,但也似乎是有了一种悠然见南山的滋味。

    文物遗存庙堂屹立

    在这个古村落往西的高山上,那里有唐代建的佛回寺及其观音、普贤、文殊三大士的石刻造像,佛回寺东的悬崖壁上还建有龙王庙的庙堂;凤首处的龙桥,属于风峪沟八景之一“龙桥月照”,龙桥旁边矗立有一对砂石质石狮;村中心位置即凤腹上有阁楼式真武庙和戏台;在真武庙的东南角有一株树龄近200年的古槐树;唐代始建,唐之后续建的石碹窑洞群组;真武庙前东南向近处有一五道庙,真武庙西北向不远处有一土地祠遗址,村域内山神庙有三处;村中散存有火炕、石磨、石碾、犁耙等生产生活工具、农具等。真武庙在村西侧腹地,是一座二层阁楼式建筑。按当地习俗,每年要在农历六月十六从后山佛回寺恭请龙王至真武庙,举行隆重的祈雨仪式。距真武庙不远处,有一棵据说已有上千年树龄的唐槐,虽树身中空,树干多已枯死,但依然有新枝抽发,靠树身表皮汲取水分,顽强地延续着生命。这棵唐槐,也是程家峪村历史变迁的最好见证。沿山路往西数公里,佛回寺偏安一隅。这里杂树交翳,松涛葳蕤,行走在怪石嶙峋的幽径上,聆听知名与不知名的鸟类悦耳的鸣叫,清新凉爽的空气沁人心脾,原始森林的草香味,使人几经陶醉。再次看到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盛唐佛回寺,朦胧地忆起年少时追寻父辈行走而来的足印,多少个夜晚,还使我梦呓,勾起我许许多多模糊的回忆。您是如何饱经雨雪风霜的千年洗礼而依然矗立?穿越了时空,我们似乎与您在做心灵的对话。古时候的能工巧匠啊,你又是如何独居匠心,鬼斧神工般塑造了这飘然的身躯?栩栩如生的巨型石刻,恍若天外飞来的陨石。我的心底,有着无法抹去的烙印。群山环抱、青翠欲滴的佛回寺原生态森林,与一山之隔的天龙山寺遥相呼应;周边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像一幅巨型的天然绿毯,把古寺淹没在崇山峻岭之中。

    古村落亟待开发与保护

    在中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呼声虽然日益高涨,但实施工作却因产权、资金等问题难以开展,部分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在市场经济中逐渐丧失了自身的文化。文化保护和建设是古村落保护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原居民逐渐迁出古村,古村落的生活气息、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逐渐流失,最终使古村落变成一个只有历史建筑物,而没有软文化的空壳。在马丘比丘宪章中关于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部分中提出“城市的个性和特性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加强古村落的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为传统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就是为了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使其与现代文明适应,在村镇(乡村)的不断建设、发展中传承下去,并散发出新的活力,而不仅仅是保护和修缮其物质载体——原来的古村落、老建筑,否则将会陷落再“有文物没文化”的尴尬中。在过去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古村落作为一个保护相对完整的历史载体,是难能可贵的宝贵资源,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能够用记忆之经、特色之纬,编织出古村落更加美好的未来。

    赵磊/文 王宝珍 /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