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原生态美景迷醉师生 山沟沟有了宣传短片
  • 原生态美景迷醉师生 山沟沟有了宣传短片

    时间:2017-08-30 17:20:38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

    ▲河边洗衣的村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村中老宅。

    这两天,一部名叫《大美杨兴》的旅游宣传短片,成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师生关注的热点。这个暑期,该系派出的26名师生前往太原市阳曲县杨兴乡开展实践活动,他们利用所学专业,为这个深藏群山、风景迷人又急需发展旅游的地方拍出了首个旅游宣传短片。“那儿太美了,纯粹的原生态美景,碧绿的原野,洁白的羊群,还有清清的河水,清新的空气,你还是看短片吧。”8月28日,《大美杨兴》后期制作刚一完成,山大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团总支书记史润就急切地向记者推荐。杨兴乡位于太原市阳曲县城东北部,群山绵延,是该县面积最大的乡,但人口只有5000余人。之前,商务学院有学生在这里做过公益活动,今年,该校首次以团队形式前往,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期接触时,杨兴乡副乡长刘宇峰就说,乡里很想发展旅游业,正好拍摄视频是我们专业的优势,于是一拍即合。”7月初,一进入暑期,史润就和专业指导老师陈楠一起,带着学生们来到这片山沟沟,冒着酷暑,跋山涉水,开始了艰辛的拍摄。为拍摄省级文物杨兴乡白龙庙,拍摄组的师生背着沉重的器材徒步两小时,攀上海拔2300多米高的玉泉山;为前往最美的麻黄沟,师生们在不见人烟的泥泞山路中,边铺路边前行,经历重重波折;面对如画风景,他们扛着摄像机,即使大汗淋漓,仍要坚持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一遍又一遍地录像……与此同时,还有10余名同学在马不停蹄地走村入户,了解当地风俗民情,为后期的配音采集信息。经过一周的实地拍摄,采集回80G的影像素材。接下来,陈楠老师又带着学生在海量的资料中审片、选片、剪辑,开始后期制作。《大美杨兴》完成了,随着薄雾曼妙的舞动,如画家泼墨般徐徐揭开了杨兴的山水美景,巍峨的群山,漫卷的云雾,青翠的田野,肥壮的牛羊,麻黄沟边就着溪水洗衣的村妇,错落有致的古村院落,异域风情的帖木儿塔,杨家掌村推莜面,坪里村小杂粮,鄯都嘉庆年间孔雀戏牡丹照壁……四五分钟的短片让人意犹未尽。

    本报记者 姬仙果 通讯员 秦瑞阳

    ○延伸采访初见杨兴 学生们陶醉其中

    “在那里,没有厂矿,没有污染,空气是清新的。在那里,山美草肥,放牧的牛羊或悠闲漫步,或欢腾奔跑,整个世界都是静美的,时间仿佛停滞了,如果没有拍摄任务,真想好好地享受一番。”摄像组的郭天光同学边说边陶醉在当时的美景中。在去地势偏远的贾庄村时,一路上青山连绵,风景如画,摄像组忍不住中途多次停车拍摄。在北温川麻河边,就着河水洗衣服的村妇捶打着衣服,前面是清清的水,身后是青青的山,群山围绕中,一汪碧水,山水相映。文字组同学整理“大美杨兴”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杨兴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龙王塔遗址、木弯头遗址,涌动着远古文明与夏商文化的遗韵,流传千年北宋杨家将屯兵地和国家文物局保护单位帖木儿塔,述说着感人的故事与曾经的辉煌。全国最大的澳洲羊驼繁育基地正在蓬勃发展,杨兴乡还将落地太重风力发电等一系列重点工程。贾庄村“七阁八洞”,石墙、石街保存完好,杨兴乡计划在这里打造“麻黄沟探险古村落游玩、石头房吃住”民宿新业态。

    行路难 但他们不虚此行

    拍摄组六七人,开学读大三的李仰南是唯一的女队员。从大一后半学期,她就跟着老师开始学习拍摄,但杨兴拍摄是她经历的最高规格的学习体验。老师不仅带来了拍电影用的专业级数码摄像机BMCC,还带来了航拍机。“像帖木儿塔、杨兴村全景、贾庄玉皇庙、轩辕黄帝像等,很多场景都是利用无人机拍摄的。”先进的设备便是沉沉的行李,徒步上玉泉山时,两个小时的爬山路让这位女汉子痛苦不堪,背包里除了水全是电池。就这样还是照顾她,男同学扛的才是重设备。不过,这些新奇玩意在当地并没有引来围观。“人太少了,压根儿看不到人,有时问个路走好几里都问不到。”说到问路,李仰南又想起了艰苦的麻黄沟一行。通过采集组搜集的资料,得知杨兴乡贾庄村最美的地方是麻黄沟,而麻黄沟之前经历滑坡后还未通路,前一晚又下过大雨。为了争取时间,拍摄组开着两辆车碾着泥泞上路了。“一路上都揪着心,窄窄的山路,一边是深沟一边是极有可能落石的山坡。”提起当时的情景,李仰南还阵阵后怕。他们一路上不断地下车铺路、开路,经历重重波折,终于到达麻黄沟。在那里最痛苦的是问路,当地人都没有手机,有手机也没用,同学们的手机到了那儿都没信号,问路时只要能见人就远远地喊。不过,当地的风景还是让他们不虚此行。当天拍完麻黄沟,回到居住地已经晚上8点多,泡碗方便面吃完倒头就睡。整个拍摄期间,他们几乎都是这样马不停蹄地奔波、拍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