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阳谷国庄粉条唤醒儿时“年味儿” 社员收入超200万
  • 阳谷国庄粉条唤醒儿时“年味儿” 社员收入超200万

    时间:2019-01-15 17:51:55  来源:大众网  作者:

    国庄村民对加工完成的红薯粉条进行晾晒。大众网聊城・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摄

    一排排、一列列红薯粉条悬挂半空的场面甚是壮观。大众网聊城・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摄

    国庄村红薯粉条晶莹透亮、色泽棕黄。大众网聊城・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摄

    大众网聊城・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刘哲忠

    三九严寒时节,正是手工粉条火热制作之时。曾唤醒几代人儿时“年味儿”的红薯粉条,俨然成为家家户户春节年货必备之选。

    顺着阳谷县城驱车向东行驶六公里,便来到了素有“百年粉条制作技艺”之称的国庄村。冬日暖阳下,一间间粉条手工加工厂热气腾腾,村民们将一杆杆晶莹透亮、色泽棕黄的红薯粉条拿到宽敞大院里晾晒。

    由于国庄红薯粉条口感柔韧且粘性大,每年都吸引了聊城周边县市、辽宁、吉林等地的客户慕名前来购买。当订货量增加时,一排排、一列列粉条悬挂半空的场面甚是壮观。

    红薯粉碎、沉淀淀粉、淀粉晾干、制作芡糊、和粉揣揉、漏丝成型、自然冷冻、解冻晾晒……在国庄村小型手工加工厂内,从事粉条加工近二十年的刘师傅向大众网聊城・海报新闻记者介绍起了传统红薯粉条的制作工序。“整个制作流程中,最关键的是一步是制作芡糊,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滚烫的开水倒入红薯粉中,再顺着同一个方向均匀用力,使劲搅拌,直至形成完全透明的‘糊’。”刘师傅一边忙着一边说。

    国庄村支部书记国金尚介绍,与其它地区的红薯粉条相比,正宗的国庄粉条,外观呈略透明的棕黄色,有的颜色较重一些,有的较浅,柔韧性强,状如过去用来缝制簸箕笸箩的弓弦皮条。除此之外,制作红薯粉条也有其特殊的季节性,只有在秋收冬藏时节后生产,靠自然冷冻、解冻分条、室外晾晒,才能形成正宗的“国庄粉条”。因此,国庄村村民真正开始制作粉条的时间只有年前两个月。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滚烫的开水倒入红薯粉中,顺着同一个方向使劲搅拌。大众网聊城・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摄

    完成手工红薯粉条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大众网聊城・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摄

    国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国庄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大众网聊城・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摄

    尽管食品加工业技艺不断更新,但国庄村的粉条生产却始终没有抛弃传统的手工技艺。“传统的粉条制作费时费力,又受到天气等条件制约,所以粉条产量受到一定影响。”国庄村支部书记国金尚说,为增加红薯粉条产量,村里逐渐改进了制作工艺,在制粉、揉面、下条等过程中,使用了半机械化操作,但关键环节仍不会离开手工操作,特别是在不使用添加剂方面,仍保持着传统的做法。

    2015年初,国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国庄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品牌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销售,村集体年可增收8万余元。经过三年的带动发展,2018年,国庄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社员达到了35家,村里红薯粉条产量也一度达到120万斤,社员纯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

    目前,国庄粉条的生产正在向集体化、规模化发展,一家一户的小作坊逐渐被小型加工场所取代。村里通过发展红薯种植、淀粉生产和粉条加工,走出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一条龙发展模式。

    “为维护这项传统产业,村里在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组成了粉条协会,村民注意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无序竞争和破坏生态环境,形成了生产供销和质量监督、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格局。”国金尚说,随着村民的品牌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改进,国庄粉条的生产还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