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限塑令”十年塑料袋少了吗? 商超小店效果不一
  • “限塑令”十年塑料袋少了吗? 商超小店效果不一

    时间:2018-05-31 09:42:19  来源:信网  作者:

    原标题:"限塑令"十年塑料袋少了吗? 商超小店效果不一

    

    许多市民在超市购物时会自带购物袋。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到今年6月1日,“限塑令”落地整十年,塑料袋少了吗?半岛记者走访发现,不同零售场所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成默认规则>>

    商超自带购物袋者过半

    “需要袋子吗?”在任何一家大型超市,顾客结账时,收银员都会这样问道。如果需要,顾客将按照塑料袋大小支付一定费用。

    对于这样的场景,市民早已习以为常。“限塑令”发布后的十年里,大型商超是最严格的执行者。商超塑料袋有偿使用,成为默认的一种规则。

    如今,购买塑料袋和自带购物袋的顾客各占多少?5月30日下午,在宁夏路一家大型超市,记者选取了相邻5个收银台、50个顾客为样本进行观察。因为是工作日,顾客以中老年人为主,每个收银台只有三两个年轻人排队。20多分钟后,50名顾客均结账完毕,记者统计发现,有14名顾客购买了塑料袋,其余顾客都使用了自己的购物袋、布袋或是重复利用的塑料袋。

    市民王阿姨从超市里买了几样蔬菜,结完账后依次装进一个红色布袋子里。据王阿姨介绍,这个习惯她从十年前就开始保持了,“当时国家不是提倡少用塑料袋吗,还给大家发环保袋,超市塑料袋也开始收钱了,一毛两毛的单看不多,日积月累就多了,为了环保,也为了省钱。”

    一位收银员告诉记者,她的一个工作班次时长为4小时,根据她日常的观察,塑料袋使用情况在上午和下午有不小的差异:“上午顾客基本是些叔叔阿姨,买塑料袋的不到三分之一。下午还是中老年顾客比较多,但是到了下班时间点,年轻人一多,买袋子的比例就大了,但最多不超过六成。一天平均下来,买袋子的和不买的,差不多一半一半吧。”

    该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限塑政策跨越的时间比较长,塑料袋用量变化的具体数字很难统计出来,但根据近几年塑料袋采购数据大体来看,用量基本在逐年下降。”

    而从全国数据看,塑料袋有偿使用的确收效显著。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限塑以来至2016年,全国商超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

    执行有难度>>

    小菜店一天用百余袋子

    按照“限塑令”要求,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包括所有商品零售场所。而在现实中,有偿使用制度无法全面覆盖所有场所。即便大型商超,也存在“死角”。由于超市生鲜、蔬菜区的塑料袋免费提供,顾客经常从袋子自取处一撕好几个,一个菜装一个袋,整体算下来会是不小的数量。

    街边小店、摊贩的情况更不乐观。郭阿姨的菜店只有三四平方米,在徐州路一个小区门外开了将近二十年,店面虽小,生意却一直红火。“限塑令”刚出台时,她曾试图执行塑料袋收费,遭到顾客的一致反对,不出几天便放弃了。“一听收费就不乐意了,而且很多都是老顾客,也不好意思收。”郭阿姨回忆道。

    据郭阿姨介绍,虽然不能像超市那样对塑料袋收费,但是超市的规定让很多顾客养成了出门购物自带袋子的习惯,塑料袋使用量也减少了一些,“有这种意识的人,到哪里买东西都带着个袋子,不管商店对塑料袋收费还是不收费,有些人也能想到尽量少用袋子,把好几种菜装在一个袋子里,买得少的直接拿在手里就走了。”

    “但是,这部分人只是少数,100个人里有五六个吧。”郭阿姨说,店里每天塑料袋用量依然很大。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捆塑料袋100个、4块钱,她每次买300多块钱的,这样就是7500个,最多能用2个月。如此算下来,小菜店一天能用掉125个塑料袋。

    小店、摊贩执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确有难度。“所有的大超市都收费,已经形成制度了,大家不会有意见。我们这种小商店,你收、别人不收,大家可能就跑到别人那里去买了。”一个水果摊的摊主告诉记者,自带购物袋来他店里买水果的顾客很少。

    这位摊主认为,从便利性上来说,水果、蔬菜这些东西很难摆脱塑料袋,“直接放布袋里,菜上的土、水果的汁沾上了还得洗,哪有塑料袋方便,扔了就行。”

    面临新挑战>>

    快递和外卖成消耗大户

    现在来回答开头的问题:“限塑令”十年,塑料袋少了吗?商超的答案是“少了”,国家发改委的答案是“普遍减少2/3以上”。小店、商贩的答案也是“少了”,但减少的数量不大。

    然而距离“限塑令”的颁布已经过去十年了,其间,新的经济现象和社会形态层出不穷,“限塑令”面临着新的挑战,检视其成果也绝非上述那么简单。

    收到快递包裹、拆开包装、取出物品,这是电商时代消费者不断重复着的动作。回想一个场景:如果你买的是衣服,通常情况下,你需要先拆掉最外面的快递塑料袋,再拆掉商家包装衣服的塑料袋,有几件衣服就会有几个袋子。“一层一层式拆开”所带来的不只是惊喜,还有塑料垃圾。

    这样的场景同样适用于外卖。如果你买了好几样食物,可能每一样都用塑料袋包装,再被放到一个大塑料袋里,送到你的面前。如果食物里有汤汤水水,为了不至于撒漏,塑料袋用量会更多。

    所以,塑料袋真的少了吗?再来看一组数字。

    “限塑令”颁布之初,有数据统计,当时中国的塑料袋使用量为30亿个,仅用于买菜的塑料袋就达10亿个。如今,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快递业共消耗塑料袋截至2016年已达到147亿个,其中快递直接使用塑料袋数量约为68亿个、占比46%,剩余54%为电商平台和卖家的自带包装。

    外卖方面,有媒体统计,截至2017年底,各大外卖平台每日产生的订单总和在2000万单左右,以每单外卖使用一个塑料袋计算,全年使用的外卖塑料袋高达73亿个。

    在快递和外卖塑料垃圾的巨大压力之下,以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为对象的“限塑令”,正在遭遇着被“架空”的危险。

    ▇观察 “限塑”会走向“禁塑”?

    一边是商超、小店等老行业限塑效果不一,一边是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对塑料包装的刚需,治理塑料垃圾、“白色污染”的拉锯战前路如何?近期,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议,“限塑令”在发布十年后,再度引发热议。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教授刘建国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的十年,“限塑令”最大的价值不在于限制了多少超薄塑料袋的产生,而是它通过对塑料袋收费,向社会传递了“资源有价,使用资源需要付出成本”的信号。但是“限塑令”太温柔了。针对“限塑令”成效并不显著的问题,不少人曾发出过这样的问题。能否由“限塑”升级为“禁塑”,成为一种新的声音。

    孟加拉国在2002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塑料袋禁令的国家。法律规定,进口或销售塑料袋的人可被判最高10年徒刑,发放塑料袋者则被处以6个月的监禁。如今,这个国家的超市里只会售卖布袋和纸袋。

    2009年,印度首都新德里就成为全球禁塑最彻底的城市,顾客或店员使用非生物降解塑料袋将会受到10万卢比的罚款,并有可能被判入狱。两年后,印度再出严政,强调和扩大“生产者责任制度”。限制使用塑料袋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塑料袋的生产、提供环节,从源头上把关。

    实际上,类似模式在国内已有先例。

    2015年元旦,吉林省正式实施“禁塑令”,违者将处以1000元到3万元不等的罚款,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一年后,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该政策不仅在引导百姓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树立绿色生活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好效果,还在遏制白色污染蔓延势头、培育新型材料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限塑事业尽管艰难,但始终在努力推进之中。

    针对快递和外卖塑料包装、塑料餐盒的巨大消耗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方案。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付晓晓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芃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