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山东首座水电站还在护城河畔呢 已经快90岁了
  • 山东首座水电站还在护城河畔呢 已经快90岁了

    时间:2017-05-16 00:01:02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张九龙

    “不仅老商埠有‘电楼子’,咱老城里也保存着一处民国时期的‘电楼子’。”前些日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风华齐鲁”关于济南老商埠“电楼子”的文章引起了许多济南市民的热议,热心市民孙葆元则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外墙原汁原味,立在五中门口

    “电楼子”是老济南人对配电室、变电室的称谓。孙葆元所说的这处“电楼子”位于距离东护城河不远处的济南五中西邻,约有两层楼高。正面门口处立着一根老式的木质电线杆,看起来电线杆也有一定年头了。如今,这座闲置的建筑已被作为门头房出租使用。

    “电楼子”就在济南五中门口西侧。 张九龙 摄

    这处“电楼子”结构与商埠区略有不同,地面向上一米左右以大块条石砌成,再往上则是由青砖构成。幸运的是,整座建筑的外立面没有被人为粉刷过,一直保留着原始状态,虽然看起来不如商埠区“电楼子”洋气,但仍然表现出浓郁的时代风情。

    孙葆元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据他回忆,早些时候,兴华街周围都是由这座‘电楼子’来供电的,当时附近居民不是很多,因此电力绰绰有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电力部门进行了线路改造,这处‘电楼子’里的配电箱被拆除,老楼完成了历史使命。”

    老建筑难得还保持着最初的外皮。 张九龙 摄

    为了支撑起供电网络,配电室往往要有规律地密集分布,例如老商埠片区,曾经每个经纬路的街坊里都配建有一处“电楼子”。然而,东护城河畔的这处“电楼子”却有些特别,附近的居民纷纷表示,周围仅此一处,那么这处孤零零的“电楼子”究竟从何而来呢?原来,这处“电楼子”正是老五中的附属物。

    幸存老楼之一,尚未有效保护

    济南五中校史馆资料显示,五中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93年创建的“济南济美学馆”,是一所私立教会男校,也是济南最早的中学。1912年,学馆之西创建了翰美女学,专门招收女生,济美学馆改名为济美中学。

    电线杆也有年头了。 张九龙 摄

    其实,济美中学、翰美女学并非独立的建筑,附近还有礼拜堂、华美医院等。这一带曾是美国教会所有,且医院名为“华美”,所以,新东门外这条东西向的街道就被命名为华美街(今兴华街)。

    据济南文史学者秦若轼回忆,当时的华美街西头自护城河的巽利桥起,上坡过东青龙街、青龙后街两十字路口,向东至围子墙内的礼拜堂,街长约二百多米。街的西段,即从桥头到华美医院的一段,宽有四五米,路的两旁多为居民住宅、小店铺。医院以东的街段,地势平整,路南为医院及传教士的住房;东段的路北是齐鲁中学、青龙街小学。

    现在的济南五中校史馆就是教会学校时期的遗存。

    “礼拜堂位于这条街的东头,也就是现在省军区院内,过去进去玩时还见过,如今已经拆掉了。”孙葆元表示,如今同时期的建筑,除了五中院内还有几间平房外,就只剩这座“电楼子”了。“应该把它列入文保单位,好好保护。”

    首座水电站配建,已经快九十岁

    更为珍贵的是,这座“电楼子”是山东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的产物,是济南现存难得一处近代早期工业遗产。

    1928年5月3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济南城被日军占领,民国山东省政府及其他机关临时迁到了泰安办公,到第二年5月才又重新回到了济南。此时,中国近现代水利专家张含英来建设厅任职,建设厅位于东护城河另一侧的运署街泉城中学处。

    上世纪三十年代护城河上的水闸。

    在建设厅支持下,张含英对东护城河新东门附近的老水闸进行了改造,利用护城河上下游形成的水位差,建成山东第一座日发电能力为1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1937年日本侵占济南时,水电站被毁,后改建成一个水磨,成了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厂。

    这座水电站白天用于磨面,夜间向西可供运署街建设厅、教育厅等照明,向东供华美街教会建筑群用电。这座“电楼子”正是1929年为给华美街教会建筑群供电所建,距今也有将近90年的历史,保存完好实属难得。

    护城河边的这处雕塑颇有故事。

    如今,东护城河的水车景观旁,不少游客都会驻足欣赏一组雕塑。这组雕塑反映了以前市民在东护城河边磨面的场景,也是为纪念山东第一座水电站的设计及建造者张含英而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