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这些武汉人熟悉的地方,都出现在了电影《建军大业》里
  • 这些武汉人熟悉的地方,都出现在了电影《建军大业》里

    时间:2017-07-20 21:39:50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建军大业》海报

    都府堤、望江亭、鄱阳街……这些武汉人熟悉的地方,都出现在了电影《建军大业》里,因为在这些已然平静的地方,曾有革命的星火在燃烧。19日晚,电影《建军大业》首映,记者看片发现,尽管影片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等战争戏份为重,但不少重头文戏都是发生在武汉的故事。

    影片以令人悲愤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篇,随着革命力量的转移,故事随即转到武汉,而发生在武汉的这6场戏均为文戏,毛泽东、周恩来、贺龙、邓小平等人物陆续登场,各有各的个性,气氛也显得乐观了许多。

    第一场戏就是发生在都府堤的中共五大会议,年轻的、尚且坐在台下的毛泽东与陈独秀展开了争论,坚定地提出“一条枪都不能交,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武装斗争,团结农民”。第二场里,一直在各派力量中斡旋的周恩来,决定赶赴武汉面见毛泽东,有意思的是,两人见面时,片中的毛泽东正在望江亭边畅游长江。随后的两场戏中,叶挺带着他的第24师,贺龙带着他的第20军先后登场,在此后的南昌起义等战役中,这些队伍都成为了革命的骨干力量。这一边,贺龙、叶挺已经有了成熟的军队;另一边,毛泽东则在武汉找到了门路,用一块怀表换来了大批的枪支和弹药,这些枪支在后来的革命中也都派上了用场。邓小平的登场,也是在武汉的故事背景里,即南昌起义后的八七会议上。这也是邓小平与毛泽东的首次会面,片中邓小平还随手教毛泽东如何使用西餐刀叉。

    其实,除了这些明确说明在武汉的戏份外,片中还有一些元素与武汉有关。如在南昌起义之后,蔡廷锴一部叛变,正在起义军军心动摇之时,年轻的陈毅“从武汉起身,一路追一路赶”,终于找到了起义的队伍。而当毛泽东回到湖南进行农民运动后,他遇到的一支革命军,正是曾担任武昌国民政府警卫任务的第二方面军警卫团。

    看了《建军大业》 更爱那些热血的年轻人

    “建国三部曲”拍到最后一部《建军大业》,视角转向了彼时平均年龄不过29岁、尚且年轻的革命领袖们。电影开篇尚显稚嫩的他们,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冲击,经历了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的战斗,逐渐成为人们印象中挥斥方遒的领袖。看过了电影里他们的抉择、转变、成长,观众对青春、对热血或许会有更多一层的理解。

    真实呈现血流成河的战场

    影片既为“建军大业”,战争场面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其中着墨最多的则是南昌起义与三河坝战役。在导演刘伟强的镜头下,两场战役的拍摄风格也截然不同。

    南昌起义自然是人人皆知,但其中细节未必都能明了。影片中,起义从凌晨突袭开始,周恩来在指挥部沉稳坐镇,贺龙在前线老到地战斗,叶挺则在战火中英姿勃发。除了枪炮的对决,影片在此处更突出智斗。

    与之相比,三河坝战役则要悲壮得多。在南昌战斗的拍摄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断臂残肢的惨烈镜头,三河坝战役的画面更是令人悲痛。在一次对阵后,镜头逐渐拉到全景,画面中呈现出来的是已被血液注满的战壕,连河流也有一半被染成了血红色。而当镜头再次回到战壕中时,除了堆叠的尸体,幸存的战士们在哭泣、发抖,叫着:“娘,我想回家。”在看到这些镜头时,不少观众都忍不住开始抹眼泪。

    那些年的领袖们正青春热血

    在《建军大业》中,除了王庆祥等老戏骨,刘烨、黄志忠等已经算是年长的一批,更年轻的欧豪、马天宇、刘昊然等都是20来岁的年纪。但记者看片发现,除了陈赫饰演的军官刚登场时惹来一些观众笑场,其他年轻演员并没有太多令人出戏的感觉。

    其实,影片主演们的平均年龄为31岁,而剧中角色在当时的平均年龄也不过29岁,刘昊然饰演的粟裕登场时就是中共五大会议门外的守卫,还在互相调侃着“你听得懂吗?”虽然还年轻资浅,但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可是相当热血的。在南昌起义的战役中,有几幕就拍得相当燃,欧豪饰演的叶挺在前线带着战士们炮击敌人,他的表现何止是镇定自若,片中给出的几处特写镜头,举手投足间令人不得不信服,的确是带出了“铁军”的传奇将领。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