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10年投资110亿元!黄冈建大别山革命遗址保护区
  • 10年投资110亿元!黄冈建大别山革命遗址保护区

    时间:2017-07-19 21:50:35  来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

    17日,大别山红色遗址遗迹正式纳入国家文物局实施的“五年行动计划”,黄冈市的792处革命旧址有了“维修清单”。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党史、军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红色资源“矿藏”独一无二,革命遗址遗迹数量是全省最多的。

    “这些遗址遗迹,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实物鉴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黄冈市文广新局长王建学说,黄冈力争用10年时间,投入资金110亿元,建设大别山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区,让红色文化在保护中得到传承,让革命老区能够留住记忆不忘本色。

    按照规划,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区,以红安、麻城、团风、英山、罗田、蕲春等地革命遗址遗迹为主要片区,以黄麻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史实发生地为核心节点,形成保护、纪念、展示、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格局。

    此前,黄冈筹资近3亿元分别改扩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李先念故居、麻城烈士陵园、王树声大将故居等革命遗址和遗迹,成为全国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吸引600万人次前来学习参观。

    大量革命遗址遗迹,也给大别山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动力。黄冈以红色旅游为突破口,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地的,2016年接待游客2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多亿元。(全媒体记者柯利华 通讯员李青松、夏建国)

    链接:保护红色遗址,看黄冈如何破题

    黄麻起义旧址、陈潭秋故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黄冈红色资源位居全省榜首。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境内共发现红色遗址遗迹792处,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国家级3处、省级35处、市县级444处,遍布麻城、红安、罗田、团风等地。

    令人忧虑的是,有26处红色遗址遗迹已消失,抢救保护迫在眉睫。黄冈市文物局局长王萍介绍,由于点多面广,红色文化遗址大多散布于偏远乡村,受自然环境、城乡建设等因素影响,遗址本体和环境威胁加剧,如英山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黄梅红十五军成立纪念地、团风八斗湾共存社旧址、浠水闻一多故居等损毁严重,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为保护红色文化遗址,黄冈市委、市政府下了功夫。去年以来,筹措资金近亿元,对团风共存社旧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董必武故居、陈潭秋故居等革命旧居旧址及重要武装诞生地,开展抢救性保护修缮。

    一度坍塌的团风县八斗湾共存社旧址,是林育南等先辈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当地投入近30万元抢救性修缮后,将于本月底对外开放。

    然而,红色大遗址的保护,仅靠地方财政投入的保护经费远远不够。

    “要保护好遗址遗迹,必须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红色旅游产品。”王萍说,黄冈正在吸纳社会各方面参与,尝试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有效运作的长效机制。

    红安七里坪镇长胜街革命遗址群,是黄冈的破题之作。

    这条短短618米长的老街上,聚集了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20处遗址。

    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当地投入数百万维修七里坪革命法庭等旧址,筹措1000多万元改造长胜街景区基础设施,邀请社会力量一起保护开发红色遗址,变政府主推为全员参与,从单纯的革命传统教育向多形态的红色旅游发展转变。

    如今,修旧如旧的长胜街已成为国家AAA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全国30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之一,每年有百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不过,王萍坦言,对于散落山村的零星红色遗址来说,长胜街模式很难复制。黄冈采取的做法是,联手村镇、乡贤一起修复红色故居,在利用功能上,多定位为村史馆、道德讲堂、非遗传承基地。

    “用起来,有人气,就不破败”,王萍说。(全媒体记者柯利华)

     

    (责任编辑:连迅)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网。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