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湖北党代会代表热议“四个全面”之二:改革开放 构建发展新高地
  • 湖北党代会代表热议“四个全面”之二:改革开放 构建发展新高地

    时间:2017-06-28 22:35:54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生产线上的机器手臂在运行。(记者 张朋 摄)

    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

    陈世强(省党代会报告起草组副组长,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副主任)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需要强大动力。省党代会报告第四部分主要阐述的,就是湖北加快发展的动力源问题。

    加快构建体制机制新高地,向改革要动力。改革要啃“硬骨头”,只有拿出“亮剑”勇气,才能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推进改革,需重点把握两点:一是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经济工作出现种种问题的主因在于供给侧结构不优,推进这项改革,就纲举目张。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途径是完善体制机制。报告针对我省实际提出“三去一降一补”措施,特别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报告列举了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事业、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改革,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加快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向开放要动力。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在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活力源泉。湖北唯有开放,才有大发展。必须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主要措施是:探索“走出去”新路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引进来”新优势,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设立中国(湖北)自贸区为契机,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

    加快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向创新要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湖北是科教大省,创新资源丰富,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够。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主要措施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完善有关政策,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强化“四个”对接,促进创新资源优势转化。

    活力之源 关键一招

    本报评论员 肖擎

    这两天,各代表团会议现场,“改革开放”被频频提及。

    在历史的视野里审视,这是因为湖北的现代化进程,再次走到新的关键时间节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把握重大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抚今追昔,“改革开放”这个光辉的标志,为砥砺奋进的湖北标注了什么?

    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过去五年,节节攀升的数字背后,有改革的谋篇布局、起势取势,有开放的不断扩大、持续深化。今天,改革是全面改革,开放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责任,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塑造的,是更有颜值和气质站在发展新高地的湖北,是在继承基础之上实现新飞跃的湖北。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也铸就伟大精神。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接力探索中,湖北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人民日益意气风发;正是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涵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劈波斩浪、越障排险,驰而不息、激流勇进,把精气神提振得足一些,更足一些,改革开放这个“活力之源”才能大潮奔涌,这个“关键一招”才能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还是一本厚重生动的大书、一幅缤纷斑斓的画卷、一部高昂激越的乐章……身逢其间是幸运的,投身其间是光荣的,荆楚各地抓好各项改革协同发挥改革整体效应,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才能五色交辉,八音合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推开改革开放的新大门,写好改革开放下一个历史段落,我们激情满怀,我们豪情万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转型升级

    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雷闯

    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出清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处置“僵尸企业”。

    去年我省出台实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6个专项行动方案及降成本等配套政策,共压减过剩钢铁产能338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76万吨,化解过剩煤炭产能1011万吨,均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只有深化供给侧改革,才能保持中高速发展,才能实现我省GDP从3.2万亿迈向5万亿,这是唯一路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世峰代表说。

    他介绍,随着交通建筑增速逐步放缓,该公司提出“进城、向西、出海”战略,进军地铁、水环保治理等领域,积极在新疆等西部地区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和地区寻找商机,投资建设了一批大项目。该公司收入保持高速增长,预计今年超过500亿元。

    中建三局总经理易文权代表坦言,传统房建逐步萎缩,该公司加快转型步伐,拓展公路、桥梁、地铁、高铁、水务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向绿色、科技要效益,仅去年就承接了85个10亿元以上高端项目。去年,公司新签合同3118亿元,完成营收1438亿元,首次达到世界500强企业标准。

    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云代表提出,湖北是人才大省,企业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让智力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如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报告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宣恩县委书记刘智勇代表说,宣恩过去传统种植作物是苞谷、土豆等,近两年,该县根据土地硒含量高、气候海拔等优势,引导农民种植了22万亩茶叶、17万亩水果(黄金梨、白柚)、10多万亩蔬菜和中药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些农作物绿色生态,或营养价值高,或口感好,或功效好,都是市场紧缺的,根本不愁销路。”刘智勇介绍,去年,这些特色农作物平均每亩收入超过了5000元,比苞谷等高出1倍多。高档茶叶出口到了欧洲、非洲,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中国移动荆州分公司综合部副经理杨亚娟代表建议,各地可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让农业插上互联网腾飞的翅膀。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连迅)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