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进公园就像进博物馆”,解放公园湿地科普互动装置又上新了
  • “进公园就像进博物馆”,解放公园湿地科普互动装置又上新了

    时间:2021-03-05 20:14:00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作者:郭可滢

    湿地边放置了一系列科普牌。 记者许魏巍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5日讯(记者郭可滢)“走进解放公园生态湿地区,不用讲解员,就能看懂水生动植物四季生长的秘密。”5日恰逢惊蛰,小雨绵绵,草木虫蚁逐渐恢复活力,春色满园关不住,解放公园生态湿地区上新了一批野生动植物趣味科普牌和若干个科普互动装置。“公园也可以是博物馆,除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也是重要功能。”

    科普互动装置“虫虫旅馆”细节。 记者许魏巍 摄

    “公园博物馆在解放公园,它不是一个固定场所,而是一种生态教育的理念,隐匿在自然万物中。”湖北博得生态中心自然导师黑宝是这批趣味科普牌的设计者之一,科普牌上对动植物的介绍生动活泼、充满了季节感。“比如,对黑斑侧褶蛙的描述:最常见的‘青蛙’就是我,身挂黑斑,趁着早春的夜色在水边‘呱呱呱’。”

    湿地科普牌介绍水生动物的自然行为。记者许魏巍 摄

    科普牌不仅有妙趣横生的图文介绍,还放了一个二维码,扫描它就能弹出更加详细的野生动植物背后的故事。黑宝说:“它们被安放在公园小径中容易被观察到的动植物附近;沿着科普牌,在附近寻找牌子上的主角,有很大概率可以亲眼观察到扇动翅膀的蝴蝶、风驰电掣的蜻蜓,甚至是会飞、会‘放牧’蚜虫的蚂蚁。”

    游客正用手机扫描科普牌上的二维码。 记者许魏巍 摄

    在公园博物馆里,最受欢迎的是一个科普互动装置——“树冠羞避效应”观察器。“通过一个凸面镜,转动把手,就能观测到头顶悬铃木的整片树冠,还能看到邻近的两棵悬铃木的树冠之间有清晰可见的空隙。”自然导师狒狒是这个互动装置的设计者,他指出这个空隙是大树之间的“社交距离”。“相邻树冠间的距离越近,相互之间遮光量就越大,所以它们会尽量避免生长在阴影中,而自发地退避,以保证间距。当多个树冠紧挨着生长时,整体上就形成类似于拼图的空间布局。”狒狒觉得让游客亲自转动把手并透过凸面镜观察天空,可以增加他们与自然的互动,让观察大自然变得更加有趣。

    “树冠羞避效应”观察器。记者许魏巍 摄

    “树冠遮羞”装置(局部)。 记者许魏巍 摄

    “公园博物馆是动态变化且充满偶然性的。比如,在‘虫虫旅馆’互动装置内,你会发现从四面八方飞来的不同昆虫。‘虫虫旅馆’有好几个‘套房’,有的房间塞满带孔的干燥木头,有的铺了树枝和树皮,还有的塞满了干草和木条。”黑宝在“虫虫旅馆”中营造不同的生活环境,给它们提供各自喜爱的居所。

    拥有多种昆虫套房的“虫虫旅馆”。 记者许魏巍 摄

    “这里能吸引不同的昆虫,游客能观察到形态各异的昆虫自然行为,例如:蜘蛛在树皮底部越冬、蜜蜂在小孔里休憩,而草蛉会在干草上产卵。你也许猜不到,下一刻会吸引什么昆虫来。这就是大自然的奇趣奥秘所在。”

    游客通过“虫虫旅馆”观察昆虫自然行为。 记者许魏巍 摄

    “以后进公园就像进博物馆。过去家长带孩子来逛公园,往往因为不了解,无法跟孩子们讲述有趣的自然故事。安置科普牌和互动装置,能够帮助亲子家庭更好地感受湿地中野生动植物的魅力,认识它们的奇趣特征。”解放公园基础建设科负责人代岩觉得,和普通博物馆不同的是,公园博物馆是把水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当作展陈宝贝,趣味科普牌和互动装置就类似于博物馆的展陈牌,让游客可观、可感,亦可玩转野生动植物。公园不仅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还应该让大家获得生态自然科普知识。

    【编辑:丁翾】

    (作者:郭可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