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被曲解的“自私的基因”|我读
  • 被曲解的“自私的基因”|我读

    时间:2021-02-09 07:04:00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作者:秦孟婷

    文/秦孟婷

    道金斯那本《自私的基因》名气很大,因为他有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基因控制了生物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目的是使基因本身更多、更快地复制。而通俗地说,基因是“自私”的。

    但事实上,道金斯本人承认,“自私的基因”这个标题有点哗众取宠。1975年,道金斯曾将书稿交给一位伦敦出版界的老前辈汤姆∙马希勒,而马希勒建议他把书名改为《不朽的基因》。“不朽”也好,“自私”也好,都是说基因的目的是自我复制并一直延续下去,但“不朽”显然比“自私”积极得多。而如果仅仅用“自私”,我们无法解释人的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并非人类所特有,动物也有利他行为,“利他”就是以自我牺牲换取物种存在和延续的一种本能,而这算不算基因延续的一种体现? 在该书最后一章,道金斯发明了一个新词——“Meme”。这个词甚至被收入了《牛津英语词典》,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道金斯认为,“任何一个事物要构成一种复制因子必须具备遗传、变异和选择三个特征。” 而在他看来,Meme完全具备这三个特征。如今“Meme”一词与信息的无限复制和病毒式传播联系在一起,已成为互联网文化现象的一门新学科。 正因为“自私”这个书名,道金斯被各种误读和滥用。各种“基因自私论”者是如何阐发这些理论的?不外乎制造焦虑。道金斯说拙劣的基因容易留在那些没有繁殖的个体身上,所以有人反推,认为“丁克”人群老了就等着基因灭绝吧;道金斯又说,人类总有一种讨人喜欢的倾向,基因有时会在一些情况下通过编制有机体层面的不自私的合作甚至是自我牺牲来实施基因层面自私自利的最大化,于是有人认为,这就是在否定道德,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还是出于自私。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自私的基因》最后一章中不起眼的一句话:“在地球上,只有我们能够反抗自私的基因。”

    不要忘记,文明的起源,正是一段骨折后愈合的腿骨。如果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了远古人类断裂且愈合的大腿骨头,这就表明,在当时有人花了很长的时间跟这个断了大腿骨头的人待在一起,不仅仅供他吃,供他喝,还帮助他绑住了伤口,把他带到了安全的地点,守护着他,让他慢慢地康复。

    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叫玛格丽特·米德,美国著名人类学家。

    在所有的考察中,从没有发现有动物的大腿骨断了能够愈合的证据。这就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最根本的不同,也道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合作。没有合作,人类根本不可能走出非洲,这个物种早就湮灭了。

    这才是道金斯理论的正解,人类个体的基因需要繁衍,人类整体的基因需要传承。为了传承,人类必须合作。基因是一条伟大河流,有些水珠散失了,但是河流永不枯竭,如果说这是“自私”,那便是一种伟大的“自私”。

    道金斯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断章取义、为了逐利而庸俗解读他的人。

    【编辑:张靖】

    (作者:秦孟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