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保康改变群众千百年来“靠天吃水”历史
  • 保康改变群众千百年来“靠天吃水”历史

    时间:2020-09-14 21:10:07  来源:  作者:

    楚天都市报9月14日讯(记者陈倩 刘丁维)今日下午4时,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发布会的人员包括:竹溪县人民政府县长柯尊勇;保康县人民政府县长冯云波;英山县人民政府县长田洪光;巴东县人民政府县长郭玲;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万红。

    冯云波说,保康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深度贫困县。全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57个村、19个社区,总人口28万。2014年,全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65个,贫困人口29489户、83075人,贫困发生率53.6%。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保康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任务,紧扣“准实”要求,下足“绣花”功夫,攻难点、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脱贫之路,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1%。2019年4月,省政府发文批准保康退出贫困县。

    保康改变群众千百年来“靠天吃水”历史

    冯云波说,保康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扛牢政治责任,压实攻坚“责任链”。对脱贫攻坚实行战时机制,成立作战指挥部,县“四大家”领导全体出战,联系乡镇、包保贫困村。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成立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8个重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工作组的职责和任务,制定路径图,挂图作战。扎实开展驻村结对帮扶,组织337个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脱产驻村,全县近7000名党员干部与贫困对象结成对子,万众一心决战脱贫攻坚。

    二是创新“六大”模式,筑牢产业“硬支撑”。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首位,大力推行“菜单式”产业扶贫,创新开展直补到户、龙头带动、资产收益、入股分红、旅游带动、转移就业等“六大”模式,引导和支持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兑付到户产业奖补资金3.1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4.6亿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茶叶16万亩,核桃30万亩,中药材16万亩,蓝莓5000亩,高山蔬菜11万亩,实现了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增收致富项目,每个村至少有一家专业合作社。

    三是聚焦短板弱项,全力攻克“坚中坚”。住房和饮水安全是保康县脱贫攻坚最大的短板,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保康坚持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同步完善公共服务,同步培育脱贫产业,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县12043户、34284名贫困群众喜迁新居。整合资金8700余万元,改造农村危房5063户。创新“深井取水”模式,着力解决喀斯特地貌地区饮水难问题,改变了当地群众千百年来“靠天吃水”的历史。

    四是建设文化小康,激发脱贫“源动力”。脱贫攻坚,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保康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域推进文化小康建设,大力实施“十星创建”、典型带动、文化惠民、技能培训等工程,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提升自我脱贫能力。店垭镇大林村56岁的贫困盲人郭大荣身残志坚,带领周边14户贫困群众发展烟叶、养殖产业,一起脱贫致富,入选了“荆楚楷模”和“中国好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