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两企业与省农科院签蔬菜成果转化大单 10年将投2000万元
  • 两企业与省农科院签蔬菜成果转化大单 10年将投2000万元

    时间:2018-12-26 09:12:31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湖北日报讯(记者孟静)12月22日,武汉江岸区后湖海赋江城小区里,一家新开的小区蔬菜零售店开门迎客,门店入口处有一排蔬菜展示柜,上面醒目地写着“省农科院蔬菜专区”。据店长介绍,这是湖北亲蛙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9月以来在武汉开的第14家连锁店。

    亲蛙家公司之所以打出省农科院蔬菜品牌,是因为11月20日,公司与深圳神农特医食品有限公司一道,同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分别签订了产研合作协议,两家涉农企业每年各拿100万元,10年总计投入2000万元,用于省农科院蔬菜团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让。

    亲蛙家公司是一家以蔬菜为主的健康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农业企业。负责人童学伟介绍,公司以中产家庭为主要目标客户,主营社区零售店。“我们给科研单位开‘清单’,尽最大可能满足消费者对蔬菜品种多样性和品质需求。”记者在武汉市武昌区复地小区亲蛙家公司的连锁果蔬超市看到,“省农科院蔬菜专区”的蔬菜,模样鲜嫩、品种繁多。

    深圳神农特医食品公司是一家从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的生物科技企业。公司负责人肖珂介绍,特医食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主要适用于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等疾病人群,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过去,特医食品的核心原料多被国外市场垄断。“我们将利用省农科院对特医果蔬资源的鉴定评价、功能成分分析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适宜中国人群所需的特医食品核心原材料,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企业有需求,我们定向研发。技术成果要转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省农科院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蔬菜团队负责人邱正明说,过去科研单位往往“闭门造车”,科研和市场“两张皮”一直是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的痛点和难点;现在两家企业已经给蔬菜团队列出了十几项课题,开启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直通车,科研单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科技研发,然后对接市场,让科研成果转化成经济果实。

    链接

    “一篮菜”卖出2000万元的背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两家涉农企业真有气魄!每年各拿100万元,连续投入10年,与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签订蔬菜成果转化大单,创下该所蔬菜团队有史以来最为重磅的产研合作记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北省亲蛙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神农特医食品有限公司和省农科院蔬菜团队,探寻“一篮菜”卖出2000万元背后的故事。

    打通转化“堵点”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第一年100万元科研经费,已拨付给了省农科院,现在正与专家去蔬菜基地取土样。”12月19日,记者见到亲蛙家公司负责人童学伟时,他正准备到黄陂的蔬菜基地。

    按照协议,双方合作的第一年,将重点开展水培菜、芽苗菜、盆栽菜的技术开发和基地种植合作。

    据了解,亲蛙家公司今年3月份才成立。9月8日,第一批8家社区连锁店同时开业。“我们的目标是3年至5年内,开1000家门店,覆盖30万户中产家庭。目前正以每周开业2家店的速度扩张,我们希望在健康蔬菜领域做出品牌。”童学伟说。

    “消费者对多样性的健康蔬菜有需求,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有颜值、品质优的蔬菜种植,必须有科技人员指导,以减少盲目发展的成本。”童学伟表示,农业企业要转型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进步作支撑。

    “消费者喜欢什么,我把它变成企业的产品需求和技术需求,反馈到科研团队,按企业需求进行研发。”童学伟表示,这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深圳神农特医食品公司与省农科院蔬菜团队合作,瞄准的是特殊蔬果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很多重症病人,到后期进食困难,免疫力急剧下降,想康复就更难了。”公司负责人肖珂告诉记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是个新领域,越来越多的医院需要特医食品,帮助患者加快好转和康复。

    特医食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主要适用于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等疾病人群,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过去,特医食品的核心原料多被国外市场垄断。“我们将利用省农科院对特医果蔬资源的鉴定评价、功能成分分析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适宜中国人群所需的特医食品核心原材料,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肖珂介绍,公司2014年成立后一直搞特医食品的研发,我国2016年对该领域有相关立法。他坦言,目前这一领域国外遥遥领先,国内特医食品原料受制于人。“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很多都有食疗作用,为什么不能拥有自主的原料?”肖珂希望开发更多食用功能型固、液态产品供患者使用。

    企业与科研结连理

    让“大路货”变“畅销货”

    一颗颗嫩绿的生菜从塑料泡沫孔里冒出“头”来,藤蔓舒展的黄瓜把“脚”伸进基质里……记者在省农科院“健康蔬菜创新工场”玻璃大棚里看到,各种无土栽培蔬果整齐排列。

    “无土栽培环境好、污染少,极大提高了蔬菜品质和产量。”蔬菜团队负责人、省农科院首席科学家邱正明说,以生菜为例,土地种植的生长周期在50天左右,在这里只需30天,企业需要多少,可以定量种多少。

    邱正明介绍,“健康蔬菜创新工场”今年刚建成,已与20多家企业在植物种养、富硒栽培、绿色防控、采后储运等方面开展了合作,30多项技术无缝对接市场,实现了健康蔬菜成果的高效转化。今年以来,总共与28家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深度融合,联合搞技术攻关、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帮助一批企业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

    省社科院农经所副所长彭玮认为,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长期以“大路货”为主,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湖北作为科研大省,每年科研院校产生大量科研成果,但多数停留在课题报告和学术论文阶段,重科研而轻转化,创新成果无法进行转换对接。

    “科研与生产两张皮,是阻碍农业科技展翅高飞的痼疾。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的现象相当突出。省农科院与两家涉农企业的探索,破解了生产与科研‘两张皮’问题,在高质量发展催生下,企业不再只是简单依靠价格取胜,而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生产出“畅销货”,从而体现科技创新在企业增强竞争力中不再是配角,而是主角。”彭玮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