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一场车祸中断未完成的实习 华科毕业生26年后"补交"作业
  • 一场车祸中断未完成的实习 华科毕业生26年后"补交"作业

    时间:2018-11-13 18:15:02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重走未完成的实习路“迟到26年的作业”写满“不放弃”

    26年前,一场车祸令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系891班的实习中断;26年后,各奔东西的同学们几经周折,重走实习路,交上了一份特殊的实习作业。

    这是一段“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真实事件。连续两天,它在网络被转发、被热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与事件主人公、当年的建筑学系891班老师李晓峰、学生刘剀联系上,听他们讲述当年的往事,翻看那份迟交26年的作业。“生死之交”带来的,不仅是伤痛,更有珍惜,还有完成彼此约定的坚持。

    一堂没有上完的课

    这是一份特殊的作业,它合订而成,每篇独立,长则数千字,短则几百字。当年,891班共有36人,18名同学遭遇了意外。

    刘剀现在华中大建规学院任教,他也是当年受伤的学生之一。他在作业中详细记录了这段经历:

    “1992年7月,我们建筑学系891班的同学开始了古建实习。原计划从洛阳龙门石窟开始,行经运城、侯马、平遥、榆次到太原天龙山石窟,再登五台山,最后在大同云冈石窟结束行程。实习行至天龙山时遭遇意外,满载同学的汽车失去控制飞出山道,四位同学重伤,十多位同学轻伤,实习就此戛然而止。

    未上山的同学匆忙赶到医院昼夜照顾受伤的同学。为让受伤的同学早日康复,几个从来没有下过厨的男同学凑钱到市场买锅,走十几里路到附近鸡场买鸡,笨手笨脚地炖了一大锅鸡汤给受伤的同学喝。这段携手共渡的时光成为这段实习路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中断的实习成为大家不愿提及的往事。20多年过去,同学们为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忙碌,那个夏天仿佛默默地沉静在逝去的青春记忆里。

    2017年底,李晓峰在深圳与几位891班的同学小聚时,不由自主问起当年实习中受伤的同学,提起那段没走完的行程,“我一直有个心愿,带着891班把剩下的行程走完,把没上的课补完。”

    李晓峰与当年的另一位带队导师陈纲伦多次说起891班。“从教这么多年,唯独对89级这个班有特殊的感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件事,可以说,我们有‘生死之交’。所有同学都忘不了这件事,还有同学因为这件事影响了未来的人生。这成为这个班的‘心结’,也是我的‘心结’。”

    想念不如相见

    重走实习路的倡议,立刻得到响应。几经周折,2018年7月26日,13位同学最终成行,汇聚在当年分手的地方,五台山台怀镇。

    张涛、刘剀提前一个月就安排好整个5天的行程计划;远在美国的高强从亚特兰大直飞上海,再飞太原,昼夜兼程;腰椎滑脱做了手术还在康复的张弘,疗程还没有结束,叫个车直接从医院赶往机场……几位已经在建筑设计业颇有建树的同学,甚至还准备了平立剖图纸、激光测距仪,为出发做足准备。

    刘剀坦言,“此行是揭开多年前的伤疤,当我踏上行程,尤其是到了五台山下,心里还咯噔咯噔的。”一路行,一路讲,慢慢的,大家仿佛回到了26年前。已经鬓染白发的同学们仍然像当年一样围站在老师身旁认真听讲。5天之后,在云冈石窟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前,他们拉起横幅,完成圆梦之旅。

    虽然去的只是一小部分同学,没有去的同学也随着每天的直播共同完成了后半段实习课程。散落在各地还有海外的同学甚至穿起这次特制的班服照像上传,跟随行程,重温青春。

    归来亦少年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一位同学都要补交实习报告。无论职业,无论职务,都老老实实地认真撰写,并发布在同学群上,与大家分享。

    这些迟交26年的作业,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正式接收,并存档留院。这些毕业离校几十年的同学,也一一收到建筑学系颁发的古建实习课程结业证书。

    对于这次令人难忘的行程,李晓峰写道:“时隔26年,再次和89级同学一起行走山西古建之路,带着一份虔诚与真挚,完成那年夏天未走完的古建实习行程,尘封多年的记忆被唤醒,终于圆了一个长长的梦。”

    另一位带队导师陈纲伦因在海外未能同行,他写道,“好想和你们再一起走一走古建实习的路,再一起说一说建筑学系的事儿。八九级这个富有特殊意义的‘失约之旅’,情有所寄,意有所归”。

    每一篇实习作业都饱含火热的真情、人生的感悟。

    王世福写下:“这份穿越26年的感动,在时光倒流的实习路上,我们找到了,它抚平了每位891同学心中埋藏的那些痛,慰藉了每位891老师心中的憾,是为了纪念我们的成长,是为了成就继续的未来。”

    曾志坚写道:“重聚山西古建筑之旅,仿佛我们人生的一个圆满,也是我们的一个追求,更像是我们今后人生路上,不断永远执着前行的信念和期待。”

    当年重伤的同学在作业中写道,“为了未来,我们要坚守,努力!努力!”

    这段长达26年的缘分和故事,之所以引发共鸣、激发感慨,不仅在于其带来的感动,也不仅因为其中的同学情,更有那个年代共同的集体理想主义,触动了每个人心底对信念的执着。

     

    (责任编辑:连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