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汉启动
  •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汉启动

    时间:2018-10-27 15:09:29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10月25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启动会在汉举行。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副省长曹广晶、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参加。

    罗文代表工信部对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关键,是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趋势。该中心要坚持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定位,加快突破行业共性技术瓶颈;坚持“企业+联盟”的发展模式,加大整合汇聚行业创新资源;坚持补齐创新链的短板和弱项,狠抓对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形成自我造血循环发展的商业模式。

    曹广晶强调,创新中心正式启动,是国家智能制造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湖北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一件好事。智能制造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湖北要抢抓这一难得机遇,大力支持创新中心建设,营造一流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加大政产学研合作力度,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省内孵化成长,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记者刘天纵)

    “双中心”对湖北意味着什么

    10月25日,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会议中心喜气洋洋。揭开“红盖头”,“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的金色牌匾熠熠生辉。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是我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的重大工程。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继去年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落户武汉后,今年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又落户武汉,我省已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省市,也是中部地区唯一拥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省份。

    科技大省、工业大省、创新大省的湖北,再添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砝码。

    国家数字化制造创新中心长啥样

    10月25日上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与出席“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启动仪式的嘉宾一道,前往位于武汉光谷未来一路旁的创新中心基地。尽管天空飘着小雨,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创企业家兴致勃勃,对创新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充满期待。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基地主建筑大楼形似一台巨型数控机床,蓝色反光玻璃与灰色外墙瓷砖相间排列,外饰科技感十足。大楼一楼入口处,有两块醒目的金色牌匾,分别写着“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联盟”。

    2015年11月,李培根院士提出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议,两年后创新中心基地大楼基建工程竣工。该中心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发起筹建,面向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空航天飞行器、航天火箭、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能源及海洋重大装备等国家战略和支柱行业,研发核心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装备,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能力平台。

    穿过大楼中心通道是创新中心的试验展示车间,多个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在各自的操作隔间里,正在调试测验新开发的数控机床、机械臂等智能设备。

    “我们重点聚焦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分析、数字化制造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为我国智能制造培养人才和技术核心竞争力。”一位技术主管介绍说。

    “双中心”进展良好

    “我们研发的智能打磨机,2小时可完成8个人12小时的活。”在“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试验展示车间,智能打磨机项目负责人表示,创新中心汇聚了很多国内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得益于良好的创业氛围、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该中心正在成为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聚集地。

    记者看到,该项目团队研发的智能打磨机有2个巨型白色机械臂,机械臂正在打磨一块20平方米的“飞机试验风洞”内表面模型。工作人员输入程序,机械臂就能对目标进行抛光处理,就像墙面美容师一样。

    智能打磨机打磨一片56米长的风电发电机叶片只需2小时,而传统人工打磨需要8个工人花上12个小时才能完成,且精度远不及机器操作。

    省经信委透露,目前我省“双中心”建设进展良好。其中,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聚集了光迅科技、烽火通信、亨通光电、天孚通信、高芯科技等9家股东单位,发起成立了覆盖行业内60%以上的国家级创新载体的光电子发展联盟,计划到2020年突破25G速率及以下光电子芯片技术。今年前三季度,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已累计完成投资近亿元,项目总体建设进展良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总部基地已基本竣工并可入驻,以院士领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初具规模,我省已提前8年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25年形成至少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

    “公司+联盟”跨越“死亡之谷”

    10月25日下午,“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举行了工作研讨会。

    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工业强国将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构建新形势下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围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纷纷部署了国家专项计划,以确保其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导地位。目前,我国在高、精、尖端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缺乏,核心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装备受制于人,部分设备仪器被国外封锁。

    研讨会提出,创新中心不是某个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中心,而是要面向行业发展,解决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成形制造、数字化加工制造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跨越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

    同时,创新中心要突破行业内各创新主体在地域、组织、技术上的界限,要采取“公司+联盟”发展模式,弥补创新链条中从实验室样品到生产线产品中间涉及到的工艺、专用材料、专用设备、标准、检测等短板和弱项,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成果快速引入生产系统和市场,加快成果大规模商用进程。

    据悉,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016年以来,工信部已先后批复组建动力电池(北京)、增材制造(陕西)、信息光电子(湖北)、印刷及柔性显示(广东)、机器人(辽宁)、集成电路(上海)、智能传感器(上海)、轻量化材料(北京)、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湖北)共9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布在全国6个省市。记者 刘天纵 通讯员 陈起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