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从“老三样”到肉蛋奶 菜篮子见证生活水平提升
  • 从“老三样”到肉蛋奶 菜篮子见证生活水平提升

    时间:2018-10-25 18:21:27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说起菜篮子,已经成为大家脑海中的记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武汉市民的“菜篮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2岁的东西湖区居民郝志红在长江日报看到“芳华物语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集活动的消息后,主动联系,提供线索。24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她的家中,见到了“老物件”——一只竹制的菜篮子。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竹制菜篮子。

    长江日报记者在厨房一角看到,这只有些陈旧的菜篮子由竹篾编织而成,四面涂有黑红色的菱形花纹,花纹有些掉漆。篮子上方有个竹盖子,坚固的篮子把从中间将篮子拦腰揽住,里面储藏着一些干货。“这个菜篮子的年纪跟我差不多大,它见证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郝志红娓娓道来。

    “我们那时候跟现在的孩子可不一样,放学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队买菜。”郝志红小时候住在部队大院,当时院里只有一个菜场,家里大人忙工作,孩子就得承担一部分家务,“放学后和院里小伙伴一起,脖子上挂个钥匙,胳膊上挎个菜篮子,拿着早上家长给的几毛钱就去挤着排队买菜。买回来了还要用蜂窝煤生火,点炉子,很艰苦的。”她说,上世纪60年代,物资匮乏,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粮食全部要精打细算,菜篮子里出现最多的就是土豆、大白菜、萝卜这“老三样”,荤腥只有过年和家里来了客人才能见上一点。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郝志红挎着菜篮子,抱着7个月大的孙女。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经济加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菜篮子也变得丰富多样。1988年,农业部提出了建设“菜篮子工程”,缓解了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肉、蛋、奶、新鲜蔬菜吃。

    “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条件更好了,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我就不再用那只有点笨重的菜篮子了。”上世纪90年代,武汉的商超渐渐多了起来,郝志红开始习惯用塑料袋和环保袋买菜。“超市里什么都有,琳琅满目的,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还有速冻食品,吃得更方便了。”

    时光荏苒,郝志红今年晋升当了奶奶。她感慨说,儿子儿媳这代人的购物方式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有时候忙得没空做饭,都直接点外卖送家里。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在网上买。新的理念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有意思。”慢慢的,郝志红与时俱进,也学会了网购。更厉害的是,她还利用互联网下载了做菜的APP,想吃什么菜,直接照着手机上的做菜教程学,一步一步地操作就完成一道美食。

    “真心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是我们年轻那会儿不敢想象的。”郝志红的眼里充满着期冀。(记者汪甦)

    (责任编辑:陈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