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内外合力精准施策 湖北省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 内外合力精准施策 湖北省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时间:2018-10-18 17:57:12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原标题:合力托起贫困群众的全面小康梦 ——我省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综述

    10月12日,记者在利川市汪营镇井坝村探访香菇产业扶贫基地。53个香菇大棚分列道路两旁,每个大棚都挂着一个“精准扶贫示范户明细卡”。“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帮我家渡过了难关!”贫困户牟春动情地说。前些年,她的公公和大儿子相继患病,家里背了不少债。去年开始,她在基地务工,还认领了一个香菇大棚,委托合作社代管经营,家境改善明显。

    贫困户周光毫自己经营大棚。虽然辛苦了些,但收益更丰厚,“今年一季就产鲜菇4万斤,公司以保护价每斤3.5元回收,我净赚了6万元!”

    汪营镇以香菇产业为支柱,构建一条完整的扶贫攻坚产业链条。投资近1100万元建成香菇大棚400余个,带动贫困户500余户;建成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带动贫困户200余人就业。前不久,利川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夏季香菇基地”称号,向全国推广其香菇扶贫经验。

    今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

    汪营镇,是我省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取得巨大成果的一个缩影。

    真扶贫、扶真贫,严格落实扶贫责任

    省扶贫办提供的数字显示,我省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2015-2017年,全省共脱贫315.91万人,出列3048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2.7%降至2017年底的4.8%。其中,2016-2017年脱贫187.8万人、出列2798个村,红安县、神农架林区与远安县已率先摘掉贫困帽。

    今年是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我省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促使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截至9月底,全省易地搬迁扶贫主体工程完工及搬迁入住合计9.26万户、25.17万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的健康扶贫机制全面落实;1-8月新增扶贫小额信贷41.46亿元,9.77万贫困户获贷;全省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5194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救助供养平均标准达到9265元。“2018年我省 104.6万人脱贫、963个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正在稳步推进,预计能够顺利完成。”10月15日召开的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

    严格落实扶贫责任。省委、省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成立高规格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双挂帅”;建立省领导联系片区制度,40位省级领导分别联系37个贫困县,不脱贫不脱钩;在全国率先开展扶贫立法,省人大常委会先后修订并颁布新的扶贫条例、促进老区发展条例,推进依法扶贫。连续两年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持续开展《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执法检查,督促工作落实。

    组建省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建立会商机制、约谈机制、问题督查通报机制,明确12个精准脱贫工作专班职责,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层层签订军令状,层层明确减贫任务,层层考核问责问效。对17个市州、97个有扶贫任务的县考核全覆盖。对未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严格问责问效,约谈党政主要负责人,对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责。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16-2017年,我省连续两年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在2013-2017年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我省连续五年被评为“A”级。

    脱真贫、真脱贫,精准施策断穷根

    脱真贫,真脱贫,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群众参与是基础,合力攻坚是条件。

    加大投入力度。2016-2017年,我省财政对37个贫困县(市、区)转移支付总额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2018年,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9.34亿元,支持精准脱贫攻坚战。建立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组建省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接金融机构政策性专项贷款311.78亿元、地方债券97.5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50亿元。

    完善土地政策。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省级在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及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时,向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以来,全省37个贫困县批准建设用地、供应建设用地分别为3.6万亩和8.1万亩。

    群众要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发展产业至关重要。

    特色产业是支柱。我省突出资源特色和绿色生态导向,按照“以短养长、以长补短、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打造贫困地区区域公用品牌,加大“三品一标”品牌培育和推介力度。

    ——宣恩县推进茶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打造以伍家台茶旅文融合示范区为代表的一批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点,助推贫困户实现茶叶种植、茶园流转、旅游经营等多元收入,带动周边3300户稳定增收脱贫。

    ——房县通过发展黄酒产业及黄酒小镇建设,稻谷价值每公斤增加近10元,使贫困户有了种植、加工、旅游、务工及入股分红等立体收入保障。

    ——丹江口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40家、专业合作社643家、家庭农场127个、种养大户528家,有效带动增收脱贫。

    截至2018年7月,全省37个贫困县已建成优质粮油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4865.8万亩,主要是茶叶、水果、蔬菜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惠及265.9万贫困人口。

    凝聚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我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确保政策落实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享受到一项以上扶贫政策。

    深化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协调17家中直单位定点帮扶全省2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2017年,共投入帮扶资金13.29亿元、引进资金14.83亿元。

    加强区域扶贫协作。推进杭州市8个区与恩施州8个县市开展扶贫协作,2017-2018年累计落实财政帮扶资金2.75亿元。

    组织省内经济强县帮扶37个贫困县,2016-2017年共落实帮扶资金12.3亿元。

    强化省直单位定点扶贫。整合省直单位、学校、三级医院、国有大中型企业等334家单位,对口帮扶37个贫困县,形成集团式帮扶格局,2016-2017年共投入帮扶资金10.02亿元。

    抓实“千企帮千村”。组织2983家民营企业签约帮扶3287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9.17亿元。

    引导社会帮扶。2016-2017年,通过“扶贫日”活动募集扶贫公益捐赠资金12.18亿元。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全省上下信念坚定:紧扣“准”“实”要求,实施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18年104.6万人脱贫、963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99.2万人脱贫、800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2020年脱贫成效全面巩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内外合力,精准施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定能如期实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黎海滨 通讯员 王爱莲)

        相关报道

    决战武陵山

    ——恩施州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莽莽武陵,万水千山。

        这里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以‘人民群众满意、国家验收过关’为最终目标,高标准决胜深度贫困。”2018年,恩施州委、州政府吹响决战贫困的冲锋号,确保全州各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

        “尖刀班”吃住在村 上下同心齐攻坚

        春寒料峭时节,武陵大地却奔涌着一股股“暖流”。

        2月2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恩施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冯兴炼和宣传部“尖刀班”8名同事没按惯例先到单位报到,而是直接来到建始县三里乡扎鱼口村,分工落实近期产业进村工作。

        山大人稀,2.4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群山亟须投入“大兵团”。恩施州在原有驻点联系村力量不变的前提下,组建2438个尖刀班,进驻一线,对全州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县市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尖刀班干部包组包户,各乡镇不低于80%的干部到村工作。全州21454名尖刀班队员全部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其中州直党员干部职工813人。

        尖刀班的重要使命,是实现“八个到村到户”,扶贫到点到根。即:干部力量下沉、精准识别佐证、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安排、惠民政策落实、群众工作深入到村到户。“别的先不谈,娃们要上学,把村口的渡河桥架起来再说。”新春伊始,在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兴隆村,州委组织部驻村尖刀班16人在常务副部长率领下,筹资金,跑项目,翻山越岭勘查地形。

        10月15日,长龙卧波,一座长30多米、能跑大货车的钢架水泥桥在云雾中横跨天堑。“一定要去我家吃刨汤!”村民们争相邀请,用侗家最高礼节向尖刀班成员表达谢意。

        崇山峻岭间,传扬着无数用脚板踏出的动人故事。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尖刀班成员有的轻伤不下火线,有的主动推迟婚期,有的刚为人父母就与孩子别离,有的家人生病住院无法照料,有的父母离世都未能送上最后一程……

        在各尖刀班努力下,今年以来,恩施州民生项目纷纷上马、惠农政策落实落地、产业基地建成见效,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增收难等脱贫攻坚难题逐一破解,数以万计的贫困群众喝上了干净水、点起了明亮灯、走上了畅通路、用上了4G网、住进了幸福家。

        明察暗访找问题 严肃作风重问责

        “有的副县长,竟不认识自己的扶贫联系户;另一个副县长分管教育,不知道教育扶贫的政策。”恩施州委主要领导认为,作风不实是扶贫路上的“拦路虎”。

        今年初,恩施州委决定:州委主要领导走进全州30%的贫困村,县(市)委书记走进辖区每个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走进每个贫困户,到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月3日10时许,恩施州委主要领导轻车简从,沿着泥泞的山路,踏雪来到海拔1463米的利川市元堡乡友联村。山坡上一间摇摇欲坠的小木屋里,蜷缩着残疾人游启杰和80多岁的母亲,卧室窗户没有玻璃,家中犹如冰窖。这种情况下,他们家竟被当地宣布“已脱贫”。

        “‘两不愁’指什么?”“一般农户D级危房改造补助不超过多少元?”“易地扶贫搬迁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3月9日,恩施市委书记向前进来到太阳河乡3个村入户暗访,连夜举行一场“会考”,发现参加的干部对扶贫政策掌握精准率不足八成。

        截至9月底,恩施州委主要领导深入78个乡镇86个村开展暗访,发现问题120个,整改90个;全州8个县市的党委书记共深入535个村暗访,发现问题758个,直接督办整改421个;乡镇党政一把手对85%的贫困户进行面对面交流。

        友联村贫困户“被脱贫”事情后,问责和整改随即启动。利川市易迁办、扶贫办、民政局、元堡乡等单位的10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到6月,经相关单位帮扶,游启杰和母亲搬进了新房,养了12箱蜜蜂、6头生猪,还种了1亩中药材。

        今年以来,恩施州抽调110人组建8支脱贫攻坚督战队,常驻乡村发现问题,即访即查。截至目前,全州共撤换、调整扶贫不力的村党支部书记225人,查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932件,追责问责1115人,党政纪处分328人。

        找准症结把准脉 开对药方拔穷根

        恩施州有400万人口、28个民族,2.4万平方公里国土海拔从100多米到3000多米,呈现完全不同的地理风貌,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精准把脉,扬长避短,才能开对药方拔穷根。

        6月3日清晨,晨霭渐散,3000多名马拉松选手如潮似涌,奔向利川市连绵群山。作为首届全国山地马拉松的承办者,利川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带火了“山马”赛道沿线的农家乐和民宿。清江古河床独家寨“寨主”秦兴平一家多年与世隔绝,因为赛事的火爆打开山门,做起山货生意,成为小康之家。

        该州发挥夏季凉爽的气候优势,打造“华中凉都”。著名纳凉胜地苏马荡新增家庭餐馆、农家乐、酒店、家具建材店200多家,物业管理、门卫、保安、导游等行业解决就业5000人以上,带动周边3万多村民脱贫致富。苏马荡8个村户均存款达到73.2万元。

        恩施是全省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依托世界硒都的资源优势,该州推动硒茶产业迈向产业链的高端,利川红、恩施玉露、咸丰白茶、鹤峰有机茶、来凤藤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茶叶供给侧改革中闯出了各自的天空。全州140多万亩茶园带动脱贫30余万人。

        “大病拖,小病扛,越病越贫、越贫越病。”对此,恩施州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机制,在全州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让贫困患者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40多万贫困群众摆脱了谈病色变的窘境,从根本上解决了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李彦睿)

    (责任编辑: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