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木兰山下忆木兰 女空降兵捐千万回报家乡
  • 木兰山下忆木兰 女空降兵捐千万回报家乡

    时间:2018-10-09 19:30:50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上月,黑龙江省木兰县,收到一笔300万元个人捐款,另有700万元捐款预计明年到账,用于教育等公益事业。

    这些巨额捐款,来自现居武汉黄陂的我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

    10月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来到黄陂,专程采访马旭夫妇,倾听她讲述其军旅光辉岁月,以及巨额捐助的始末。

    黄继光战友 我国首位女空降兵

    木兰山脚下空降兵某部旁,有一所并不起眼的院落。两间简陋平房相邻而立,树上结满柑橘。见记者前来,两位老人不停地招呼,请我们品尝他们亲手种的柑橘。

    这是马旭和丈夫颜学庸住所,老两口在此已居住近十年。

    10月的武汉,天已微凉,马旭和丈夫颜学庸身穿部队所发的作训服,举手投足间,军人风范丝毫未减。

    1932年,马旭出生于现黑龙江省木兰县。1947年,马旭参军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

    马旭和战斗英雄黄继光同一个师,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多次立功受勋。抗美援朝回国后,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学医。1957年被分配到15军45师,成为一名野战军医。

    1961年,15军由陆军改编为解放军首支空降兵部队,马旭身高只有1米53,体重不到75斤,达不到空降兵标准,多次请求加入空降兵均未获批。

    “我是野战军医,难道要我离开部队,一直呆在后方?”马旭写请愿书给部队,同时,悄悄在家挖了个大坑,每天一遍遍从桌上跳下,练习跳伞动作,晚上等伞兵们训练完了,就偷偷跑到训练场,趁着月光练习。

    “比战士跳得好,就让你成为空降兵!”师长拗不过马旭,向她许诺。

    马旭毫不含糊,拿上伞包就登上热气球,从500米高空一跃而下,落地时稳稳当当,赢得一片喝彩。

    跳伞合格后,马旭成为我国第一位女空降兵,此后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以大校军衔退役。

    捐款千万 老两口乐住陋室

    马旭与丈夫颜学庸相识于45师,二人都是军医。为了空降兵事业,颜学庸主动做了绝育手术,老两口至今无儿无女。

    难以想象,拿出千万捐款的二老,家中却简陋异常,许久没有粉刷的墙上,部分墙皮已剥落,客厅吊灯也年久失修,家具用了数十年,沙发露出破麻袋和棉絮。二老共用着一部用了十多年的翻盖手机,所穿衣服是军队发的各种作训服、T恤等。捐赠的1000万元,是两位老人一分一厘积攒所得。

    “家里最值钱的家当是书籍、报纸和各种资料。”马旭老人笑称。

    记者看到,各类书籍摆满两个大书柜,各类报刊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着。二老卧室墙壁上,还贴满日语笔记。老人说,五年前,她开始准备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至今仍在补习日语准备考试。

    马旭介绍,在部队期间和离休后,二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医学科研上,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二人研制的“充气护踝”“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先后获得国家专利。

    心念故土 愿家乡更美好

    60多年来,马旭一直居住于武汉黄陂木兰山脚下。但她心中念念不忘的,是2500公里之外的老家――黑龙江省木兰县。

    马旭参军后,从未返家乡。如今的黑龙江省木兰县,已无马旭亲人。

    2017年9月,黄继光生前部队在武汉举行纪念黄继光牺牲65周年活动,马旭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活动中,马旭见到了多年不见、如今在东北工作的部队教练员金长福。在金长福帮助下,马旭联系上了木兰县政府,表达了将自己毕生积蓄捐赠给家乡的意愿。

    今年9月12日,金长福和木兰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前来武汉,接收了马旭捐赠的首笔款项300万元。在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办理转账时,银行工作人员起初以为金长福一行是骗子,担心老人受骗。后核实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对老人捐赠举动,感动不已。

    马旭老人说,希望把自己毕生积蓄用于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希望家乡孩子好好学习,爱祖国、爱人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