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纪念馆修葺一新11日起开放
  • 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纪念馆修葺一新11日起开放

    时间:2018-10-11 15:15:46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这里走出三位中共“一大”代表

    1920年私立武汉中学校建校时的大门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学校历史建筑物,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0年3月,苦寻革命方向的董必武回到武昌,筹办私立武汉中学校,这所红色学校里从此走出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和一大批革命志士。历经近百年风雨,私立武汉中学校的革命火种生生不息,在原址上重建的武汉中学如今也成为了一所名校。2018年10月10日,由长江日报策展中心策划布展的“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纪念馆”正式完工,11日开门迎客。纪念馆再现了武汉中学建校的百年历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一生。董老捐赠的乒乓球台、生前使用过的躺椅和台灯等珍贵文物将和观众见面。

        这里走出三位中共“一大”代表

    时间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董必武认识到,在中国还是要革命,要打倒列强,要铲除军阀,要建立民主制度,要唤醒民众。1919年秋,董必武回到武昌,开始筹办私立武汉中学校,并选定武昌涵三宫湖北教育会隔壁的一个院落为校舍。“当时爷爷手头也没有什么钱,毅然当掉了自己唯一的一件皮袍,换了20元钱。”董必武长孙、董必武思想研究会会长董绍壬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学校开办经费由各位董事分担,董必武为凑足开办经费,数九寒天当掉身上的皮袍。

    1920年3月,私立武汉中学校正式开学。董必武为校董事之一,主持校务工作,陈潭秋、刘鼎三等人被聘任为学校教师,黄负生、刘子通等进步知识分子也先后在学校任教。当时的武汉中学校,革命气氛浓厚,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经常在这里开展活动。学校还邀请李大钊、恽代英等革命者来校讲学,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与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研究俄国革命问题和“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思潮。1928年,桂系军阀占据武汉,强令封闭私立武汉中学校。1965年,私立武汉中学校在原址复校,定名为武汉中学。

    “当时董老创办的私立武汉中学校,曾走出三位中共‘一大’代表,成就了一段佳话。”武汉中学校长杨定成说起这段历史十分自豪。1921年6月,董必武、陈潭秋从武汉中学出发,代表中共湖北组织启程前往上海,出席中共“一大”,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大革命时期,“一大”代表李汉俊也应邀来校任教。

    董必武在重庆买的皮箱,既作衣箱又作书箱。

    红色遗址修葺一新

    走进武汉中学,大操场旁几间平房特别惹眼,青砖灰瓦,远远望去,似一处名胜古迹。这里便是私立武汉中学校的旧址所在,如今作为武汉中学校史陈列和董必武生平展的陈列馆。

    1985年,武汉中学在各方的努力下曾复原修建了“私立武汉中学旧址纪念馆”。在武汉中学将迎来百年校庆之际,今年7月,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纪念馆启动修复布展工作。长江日报策展中心历时近3个月,完成了展览大纲、旧址修复、展厅改造、布展等工作,焕然一新的纪念馆11日正式对外开放。

    据介绍,该旧址整体建筑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当年董老建校时的学校校门保存完好,对墙面和柱子等破旧的地方进行了修复,室内展览则进行了升级改造。

    目前,纪念馆分为3个部分:武汉中学校史展、董必武生平展和武汉中学荣誉室。武汉中学校史展展示了武汉中学从1920年建校到2018年的近百年办学历程,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筚路蓝缕 艰苦创校”重点讲述董老等人创办学校时的故事;第二部分“革命火种 生生不息”呈现了在董老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发展的光辉历程;第三部分“优良传统 继往开来”展示了武汉中学在新时代崭新的风貌。董必武生平展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展示了董老一生的峥嵘岁月,分为“少年求学胸怀大志”“投身革命探索真理”“倡导民主奠基法治”“廉洁奉公家风永传”四个部分。武汉中学荣誉室则呈现了学校获得的重要荣誉。

    董必武写给谢藻生的亲笔信。

    学生课余党校坚持38年

    “当年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办私立武汉中学校,就像是撒下了一颗革命种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棵大树。”站在纪念馆旧址里,武汉中学校长杨定成感慨地说,“朴、诚、勇、毅”的校训激励了一代代武中师生,遵循着董老的足迹前行。

    杨定成介绍,1981年,武汉中学开办学生课余党校,每年一期,坚持至今。退休教师杨永红曾在1987年至2003年负责学生课余党校工作。她说,1977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次年,武汉中学政治组老师开始组织高中学生学习《毛泽东选集》,并成立了“马列主义读书小组”,1981年更名为学生课余党校。

    记者看到,党校课表既有党的性质、宗旨等理论学习,还有观看《董必武》话剧录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义务劳动、红安参观等实践课程,最后,每位学员都要上交思想汇报。党校负责人介绍,这些都是通过自荐和他荐,由全班同学投票推选出来的。学生完成16节课程后,交一份思想汇报为结课作业,合格者颁发党校结业证书。

    杨定成表示,武汉中学推行的“人格教育”,是该校传承的重要办学精神之一,早在建校时,董必武同志就定下这个基本教育理念。多年来,学校始终将人格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融入到实践活动中。

    “要将学习董老思想在武汉中学课程化、体系化,打造包括德育课程、校训课程、研学旅行等多位一体的学习方式。”董绍壬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修复和布展契机,将董老的革命精神和思想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更好地传播。(记者李翌 通讯员孙丽 图片均为见习记者吴嘉豪摄)

    贺龙赠给董必武的乒乓球台,后转赠给武汉中学。

    贺龙赠送的乒乓球台董必武去世后转赠武汉中学

    在纪念馆展厅里,有一张乒乓球台格外珍贵。这张球台是贺龙元帅送给董必武的。

    在第26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夺得男团冠军并包揽男女单打冠军,这一骄人战绩引发了中国的“乒乓球热”。 当时的乒乓球国家队队员,成了全国最耀眼的明星。一时间,大街小巷、公园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练习乒乓球。

    在这样的氛围下,董必武也开始“追星”,成了乒乓球“发烧友”之一。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有比赛,他总会抽空去看。为了能随时“过瘾”,他还在家里利用桌子支了一张乒乓球台,每天吃完晚饭后,就和夫人打几盘。

    这些都被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看在眼里,有一次,贺龙元帅对董必武说,您既然这么喜欢打乒乓球,我就送你一套好了。第二天,工作人员就给董老送来了一张当时最好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台,还有一副球拍。

    董老生前嘱咐夫人何连芝,在自己百年之后,将这张球台转送给武汉中学,让孩子们锻炼身体。1981年6月1日,董老的遗嘱实现了。这套体育设备和另外一些董老的遗物被送到该校。当时学校举行了球台启用仪式,同学们听了它的来历后,十分激动,表示一定要缅怀革命前辈,更好地发扬光荣传统。

    此次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布展,不少珍贵文物在馆内重点展示,其中包括董老赠送给武汉中学的乒乓球台,董必武开国大典穿的衣服,董必武生前使用过的台灯、躺椅、俄文书籍和新华字典等。

    得知武汉中学对纪念馆重新布展,九旬高龄的谢建文老人,特意送来了他父亲谢藻生的一封信件和一张照片。谢老介绍,父亲1922年任武汉中学英文教员,与董必武、陈潭秋等中共党员交往甚厚。谢老说,后来父亲和董老一直保持着联系,这封信件就是董必武亲笔写给谢藻生的。“这些老物件见证了老一辈领导人的革命精神,希望让孩子们感受到。”谢老说。

    “此前这些文物都放置在学校,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修葺布展的契机申请文物定级。”杨定成表示,目前该校已经对文物进行了整理归类,并准备好了相关的材料,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对这些文物进行定级。(记者 李翌)

     

    (责任编辑: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