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湖北江陵试水公开选聘村支书 外来干部赢得村民心
  • 湖北江陵试水公开选聘村支书 外来干部赢得村民心

    时间:2018-10-04 18:34:44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编者按】

    今年10月到12月,全省村和社区集中换届。抓住换届契机,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是摆在县乡党委面前的一项重点工作。

    新时代对村干部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拓宽村干部的来源渠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换届准备工作开始,跟踪报道村“两委”换届的全过程,敬请关注。

    “祁书记,你怎么来了?”

    中秋夜,江陵县沙岗镇丁家垸村4组,在稻场上乘凉的村民见到祁飞,十分诧异,“你不回城过节吗?”

    “今天我值班。新村部要建在咱们组,有些细节问题,再跟大家商量下。”

    祁飞是江陵县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的10名村支书之一。初来乍到,他一刻也不敢怠慢。

    江陵县是我省较早探索村支书社会化选聘工作的地方,半年下来,成效初显。

    倒逼:换人就是换思想

    41%的村支书年龄50岁以上;51%村“两委”干部学历在初中及以下。

    这是江陵县村“两委”换届前的基本情况。

    上级任务大幅增加,群众需求多样复杂,这样的干部队伍,能完成好扶贫攻坚任务吗?

    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各方帮扶支持下,某村拟脱贫出列,相关部门来考核,村支书经过三番五次培训,仍不能说清楚相关情况。

    如何破解村“两委”的人才困局?

    “换人就是换思想。”江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征民说,以往,他们主要采用教育培训方式,但对于村干部整体素质能力偏低的地方,必须采用以换人为主的方式。

    今年4月,江陵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村党组织书记,身份不限,籍贯不限,但要求年龄在45周岁以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党龄3年以上。

    10个名额,67人报名。谁说农村不吸引人?2015年以来,我省推行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村支书待遇比照副乡镇长。

    “村民不在意、保洁不称职、干部干着急,针对农村垃圾治理这一痛点,你怎么解决?”

    “你的帮扶对象,经核算家庭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但不肯在脱贫确认书上签字,你该怎么办?”

    贴近实战的笔试面试,确保了选出的村干部懂农村、接地气。

    经过严格选拔,最终确定10名村书记人选,有经商人员、有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也有村干部。

    培训结束后,他们被派往10个村支书空缺或老化请辞的村。

    2个月的实习期后,8人通过考核留了下来。

    试水:两个月的变化实实在在

    6月19日,10名村支书人选以助理身份到村工作。

    外来的和尚真的会念经吗?村民们拭目以待。

    正值盛夏,旱情持续。祁飞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列沙渠、检修提泵站线路。接下来的3个月,沙岗镇滴雨未落,列沙渠的水汩汩流入稻田,确保了丁家垸3000亩水稻丰产。

    戴着草帽、卷着裤腿,每天在沟渠里奔忙。两个月下来,祁飞晒得黝黑,村民也打心眼里认同了这个外来的新书记。

    “不管是哪里人,只要为我们办事,我们就支持。”

    在马家寨乡万场村,每亩11元灌溉水费成了“拦路虎”,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这笔费用由村民自费。2016年以来,班子不力,没能收齐费用,这事就拖着了。

    选聘村官李德透到任时,正值抗旱关键时期,为保障正常灌溉,不激发村集体矛盾,他垫付了全村灌溉水费3.6万元。8月,他又争取到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食用菌项目,流转土地35亩,既能让村民收益,又能为集体增收。

    县委组织部对选聘干部的工作情况全程跟踪,拿出实实在在的支持举措:指定一名镇党委班子成员担任辅导老师,支持1万元的党建经费,帮助协调解决一个村级民生事项。

    在上级支持下,秦市乡秦家场村的肖海,解决了持续十几年的废品收购站占道经营问题;白马寺镇曲垸村的杨长波,聚焦处理村级公墓改建问题,得到群众高度认可;普济镇赵家岭村陈克超,协调解决201户村民的自来水改造问题……

    看得见的变化,触手可及的实惠,让村干部得到了村民的真心认可。

    效应:“村人治村”模式打开缺口

    丁家垸村由丁垸村和丁堤村合并而成。过去,不管是哪个村选出的书记,另一个村总会不服。围绕新的党群服务中心选址,两边都想离自己近点,难以达成一致。

    “我不会偏袒任何一个村,只想为大家选出最合适的位置。”祁飞到任后,动员两边各推选6个代表,到镇里召开民主议事会。经过几轮磋商,双方终于达成一致。

    长期起来,村干部从本村产生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协调各方利益、防止优亲厚友方面,“外来”村干部具有天然优势,也让村民开始认识到“本村干部不一定都要从本村产生”,为打破“村人治村”模式奠定了群众基础。

    一条“鲶鱼”激活一池水。

    选聘10名村支书,让江陵县村支书普遍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干得不好,这个位置还不一定是你的。”普济镇党委书记陈明宇说,打开村支书选聘通道后,一些现任村书记工作主动起来,“过去,村支书只要不犯错,就没有位置压力,工作总是要靠上级推着走、督着做。”

    在9月熊河镇工作例会上,听到幸福村的河湖长制工作进入了全镇前三名,54岁的侯垱村党支部书记侯著茂不由得搓搓了手,“以前,幸福村的各项工作一直在全镇排名倒数,公开选聘的村支书吴烈顺还是有办法。”

    “不换思想就换人。公开选聘的书记学历高、年纪轻、闯劲大、思路宽,倒逼我们自我提升、干事创业。”县委组织部座谈会上,50岁的郝穴镇颜闸村村支书说,今年下半年以来,他接连推进了几个民生项目,希望在换届选举中能够连任。“村民的选票,讲感情,更讲实绩。”

    (责任编辑:陈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