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荡起乡村振兴层层“涟漪”——随县120多家企业下乡观察
  • 荡起乡村振兴层层“涟漪”——随县120多家企业下乡观察

    时间:2018-05-30 15:54:01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淮河镇慈云居庄园,好一派新型农村田园景象。(视界网 徐斌 摄)

    图为:尚市镇神农牡丹谷文化旅游节,游人如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江开军 摄)

    签字盖章,握手祝贺。5月20日,随州顺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随县吉祥寺村签订合同:整合吉祥寺村荒山荒地,共建3000亩高山生态茶园。

    顺和生态公司下乡仅是随县企业下乡的一个缩影。据随县统计部门数据,该县已有120多家企业踏上广袤的田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种植,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一股资金、技术下乡潮扑面而来,激活寂静乡村。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些企业老板中,不少是“矿老板”“房产老板”,他们纷纷下乡当“庄园主”,实现绿色转型。

    “矿老板”下乡搞三产融合

    5月2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尚市镇神农牡丹谷,满山牡丹望不到头,水上乐园、蔬果采摘园、汽车越野赛场等旅游设施一应俱全。

    “这里不仅是种植基地,还是牡丹文化景区和牡丹油加工基地。”神农丰源公司董事长王兵介绍,公司流转山场2万亩,已投资1.7亿元,种植油用牡丹4000多万株,套栽景观苗木200多万株,打造集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开金矿,王兵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但是受国家政策和资源存量限制,越挖心里越没底。”王兵说,2014年他转型做农业,成立神农丰源公司。

    “矿老板”为何转型做农业?王兵坦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的重视前所未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事实证明,我们的转型是正确的。”

    今年花开以来,这里连续举办牡丹文化节和汽车越野赛,接待游客近5万人,“不仅能带来游客门票收入,还能宣传、销售牡丹籽、牡丹油等产品。”王兵说。

    眼下,牡丹正结籽。该公司总经理张立国摘下一枚牡丹果,用牙齿磕开,几粒黄豆大小的牡丹籽滑落在掌心。他说:“预计今年产籽200吨,炼成牡丹油40吨。牡丹油中α-亚麻酸含量高,每吨售价60多万元,今年公司预计总收入将达到2500万元,到盛产期每年创收将达5亿元。只要抓住产业机遇,经营管理得当,绿水青山一定会变成金山银山。”

    在随县,以前挖铁矿的赵伟种下万亩油茶,规划的神农部落景区破土动工;“房产老板”张波返回老家澴潭镇,建起6000亩田园综合体,三期项目规划总投资20亿元。近年来,全县涌现三产融合下乡企业80多家。

    “娘子军”入庄园变新型农民

    5月20日上午8点,淮河镇龙泉村村民张艳玲骑上电动车,准时赶到慈云居庄园上班。

    庄园舞蹈厅内,已聚齐10多名“娘子军”,张艳玲和姐妹们换上公司定制的服装,接受礼仪培训。“抬头、挺胸,保持微笑,一二三……”礼仪老师打着节拍做示范,1个小时的排练开始。“自从进了庄园才知道,该学的东西太多了。”张艳玲说,以前种地带孩子,闲下来就打牌看电视,现在不仅学礼仪,还学茶艺、园艺,走起路来精神多了。一起学习的李华也表示,在这里学到很多果园管理技术,今年也要把自家荒地种上果树。

    庄园内,紫色蓝莓和桑葚果挂满枝头,游客们边采边吃,一片欢声笑语,请来的村民们清沟、除草、剪枝。智障贫困户魏某说,“以前基本没收入,现在在庄园清沟、除草,老板管吃住,一个月净挣1800元。”

    如今,庄园已牵手32家贫困户。长期干活的60多人中,有20多贫困户。“我做餐饮30年,从没有像今天这般踏实,既亲近大自然,也能帮乡亲们。”庄园创办人王兴敏说,她2016年流转山场、耕地500亩,种植蓝莓、樱桃、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养殖鸡、鹅、鱼,配套民宿民居,正在建露营、浑水摸鱼等体验项目。庄园自今年5月9日开业以来,客人不断,接待武汉、随州游客100多人,已预定“六一儿童团”50多人一住5天。

    不仅慈云居,淮河镇已形成蓝莓、无花果、薰衣草等“八大庄园”,还有四大景区,总面积近4万亩。去年,全镇接待游客40多万人,带动2000多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

    在随县,小林镇红酒庄园,4000多亩野葡萄基地,转包给30户农民打理,公司按合同收购,“平均每户农民每年收入4万余元。”老板陶猛说。淮河镇西湾村的虎杖种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农民以土地、劳务参股,每年都有分红。

    村民们通过务工、转包、参股等方式增加收入,学着企业搞种植、开民宿、开餐馆。这些下乡企业,带活了乡亲们的头脑,带动了乡亲们的手脚,荡起乡村振兴层层“涟漪”。

    “指挥棒”一挥,带来协调共富新节拍

    120多家企业火爆下乡,随县如何迎接?

    该县经信局局长贺从华说,全县以“乡村振兴”为龙头,整合小城镇建设、文化随县、绿满随县、畅通随县等各类项目资金向农村企业倾斜,全力支持“农、工、旅”融合带动发展。

    企业蜂拥而至,如何避免“打乱仗”?

    随县县长陈兴旺说,全县开展乡村振兴轮训,确定10个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田”,干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同时,全县规划随北、随中、随南三大旅游环线,串联所有乡镇,带动各村梯次推进。

    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下,随县各乡镇新型农业产业正集聚成群——万福店农场装扮乡村旅游,淮河镇发展景区旅游,三里岗打造“香菇小镇”,小林镇叫响“红酒小镇”,澴潭镇经营“油茶之乡”,尚市镇变身“花海镇”……

    随县县委书记毕道丽表示,乡村振兴过程中,全县将突出“菇、茶、果、药”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在产业规模、打造品牌、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支持下乡企业做大做强,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带动农民,演绎共富大合唱。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鲍亚忠 江开军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