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中法专家在武汉共同研讨“城市更新”
  • 中法专家在武汉共同研讨“城市更新”

    时间:2018-05-24 16:28:02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图为: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优秀历史建筑——翟雅阁。

    新华网武汉5月24日电(记者罗鑫)23日,来自中法两国的数十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专家齐聚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优秀历史建筑——翟雅阁,围绕城市改造、工业遗址转型、城市内生态街区的设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和老城中人行道的设立、城市遗产保护和利用相关的管理规范等议题进行研讨。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副参赞高仁逸在致辞中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不断增长。全球城市居住人口1970年占比不过7%左右,而如今这一比例已达到50%以上。城市发展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环境、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许多城市街区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如何实现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重大挑战。

    据介绍,中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两国部委及公共机构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并分别于1998年、2009年开展“150名中国建筑师赴法”项目、“100名中国规划师赴法项目”,中国的大学生、年轻从业人员以及经验丰富的规划师了解法国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做法,并回国后运用于自身工作。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孔利曾于2009年赴法学习。他在研讨会现场分享了他对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见解。“我在学习中了解到,几十年来,巴黎先后对贝尔西区进行更新,对圣但尼地区进行重建,对塞纳河岸线进行改造。他们要么实现了城市街区的可持续发展,要么重塑了社区邻里关系,要么打造亲水空间、增加人的参与度。这给我的启示就是,历史风貌与现代时尚是可以有机结合起来的。”

    法国AREP设计集团在中国参与了不少城市规划设计。该集团设计总监本杰明说,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遗迹,因此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多听取当地居民的声音,统筹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宜居品质、保障居民回迁、促进城市转型。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何依说,目前中国学界普遍倡导的是“城市有机更新”,由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于上世纪90年代创建,主张按照城市内在发展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协调过去、现在和未来”。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大规模城镇化,中国以摧枯拉朽式的旧城改造持续了近40年,有机更新举步维艰,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亟待得到推广应用。”何依说。

    山西省柳林县的一条明清街改造获得社会好评。何依作为项目规划成员,参与其中的规划、建筑、施工以及运营设计。“许多做法都是探索性的,比如按照院落基本特征,将街道上的建筑分为保护类、保留类、重建类和新建类四类,分别进行修旧如旧、新旧拼接改造。而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空间织补即街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共生,以及社会的融合即不同阶层的共生。”

    “有人说城市要有温度,具体到城市更新方面,我认为城市的温度主要有三层内涵:历史温度,以文脉与风貌特征为遗存;自然温度,以生态与绿色城市为条件;三是社会温度,以社会融合或包容为象征。”何依说。

    中法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主办,24日该研讨会将走进北京,为中法两国专家深入探讨现代化和可持续型城市发展提供契机。(完)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