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武大秀“黑科技” 七款产品亮相世界智能大会
  • 武大秀“黑科技” 七款产品亮相世界智能大会

    时间:2018-05-17 15:28:43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新时代万象更新,大智能引领潮流。5月16日,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在智能生活、智慧城市展区,武汉大学天津空间信息研究院亮相7款新产品,吸引了国内外嘉宾和媒体的目光。

    汉产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给空气质量“做CT”

    在武汉大学天津空间信息研究院展台,一个半人高的白色“双孔望远镜”引人驻足。不少人凑近它,猫着腰、眯着眼睛一探究竟。

    “这不是望远镜,学名叫‘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人对着镜头是看不清东西的。”武大天津空间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李治平笑着对参观者说。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探测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与环保部门设立的空气监测站相比,雷达的空气污染物监测能精确到“米”,相当于给空气质量“做CT”,能在雷达成像图上准确定位污染源。“空气监测站能告诉人空气有没有‘生病’,而雷达可以告诉人空气哪里‘生了病’。”李治平说。

    这款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由武大自主研发,与进口脉冲激光雷达相比,其能耗更低,电压要求仅为24伏。

    与其配套的还有一个装置——“微型空气质量智能传感监测仪”,这种设备如花瓶大小,主要安装在楼顶,可精确监测5平方公里内的空气质量,相当于迷你定点雷达。

    武大还研发了“微型移动空气质量监测仪”,这种更加小巧的设备可安装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精确监测道路空气质量。

    武大天津空间信息研究院空气监测产品营销经理葛金强介绍,依托武大卫星遥感技术、先进激光雷达技术、定点和流动微型监测仪,该研究院开发了天地一体化大气环境监测智能网格化管理系统,可对污染过程、污染特征、污染扩散条件、污染来源成因、污染来源趋势作系统监测分析,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推广应用。

    无人机无线充电,为电力巡检添帮手

    一次长时间作业得换7到8块电池,无人机续航时间短,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瓶颈。武汉大学天津空间信息研究院给出了解决方案——无线充电。

    在展台里,一架无人机停在一块类似于火锅电磁炉的装置上,这个“电磁炉”就是无人机的无线充电器,1小时可充满一块续航30分钟的无人机电池。

    该产品研发团队成员、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林中正说,产品利用了武大自主研发的共振耦合无线输电技术,可实现高效率、低辐射、低损耗的无线电能传输,充多了电也不会损坏电池。

    目前,该无线充电器已在无人机电力巡检中广泛应用。一般情况下,电力巡检人员在输电线路沿线,部署地面无人机无线充电器,可随时让无人机降落充电,不必再携带沉重的电池了。

    基于无线充电技术,武汉大学天津空间信息研究院还推出了一款智能停车桩,这种停车桩可无线充电,进行车牌识别收费、空气质量监测、媒体广告投放等多种应用,相当于把该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集于一体。

    产品研发人员邹平元说,武汉约有4万个公共道路停车泊位,自动停车计费装置采用老式的“地磁传感器”,即有车辆停在传感器上方时,产生吸铁石的磁场效应,让设备开始计费。但是这种“地磁传感器”容易受地铁、扫地车等外界磁场干扰,容易失灵。目前,这款智能停车桩已在北京安装了400余个。

    “察颜观色”,机器人也能读懂人的眼神

    发明源于生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王伟参与开发了一款智能机器人——“小珈”。

    “小珈”可以一边拍照录像,一边自动绘制行走区域图,自主避开障碍物,见到人能做出挥手敬礼的动作,还可发声说话。

    有意思的是,它能读懂人的眼神。只要人眼盯着某个目标超过1秒钟,它可以自主感知,朝着人眼注视点的方向移动,进行拍摄、录像等。

    王伟说,目前,图书馆管理员、博物馆讲解员、餐馆传菜员等岗位“小珈”都能胜任。实验室对它的研发工作还没有结束,下一步,准备给它装上人脸识别系统与姿态手势识别系统,并增强其机械手臂的灵活性,让机器人能真正服务人们的生活。

    武大天津空间信息研究院还有两款实用性很高的创新产品,即北斗高精度网联智能汽车后视镜、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李治平说,智能汽车后视镜依托北斗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在1米以内,而GPS定位系统精度在10米左右。该后视镜还能提供语音导航、行车记录、路况分析、倒车影像、停车监控拍照等数十种功能,国内很多保险公司主动申请成为该产品的合作单位。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则可自动识别不同电动汽车的电池型号,自动调整输电功率,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注:武汉大学天津空间信息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7月,是武汉大学在华北地区成立的首家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科研机构,正在努力成为引领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责任编辑:陈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