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武汉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疾控中心
  • 武汉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疾控中心

    时间:2018-04-25 15:48:01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

    记者24日获悉,我市出台加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十条民生“干货”助力市民防病治病。

    今后,市民在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疾病、职业病等各类疾病的防治上将获得更好的医疗卫生环境。雾霾、疫苗、食品风险等监测覆盖也将更全面。

    《意见》共分10条,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疾病防控、人员队伍建设等作出了要求。《意见》中要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等专业机构和服务能力建设。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意见》与民生健康需求密切相关,我市将加快建立全国一流的市疾控中心,同时区级疾控到2020年也将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对群众反映的看儿科、产科难,《意见》中明确,加快推进武汉儿童医院妇幼综合大楼建设,在光谷、沌口各建一所儿童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今年要全部开设独立的儿科病区。

    精神疾病也是让市民最为担心的疾病之一。我市将在汉口、汉阳、武昌各建设一家区域精神卫生中心。目前,全市已建设有47家社区精神康复机构——阳光驿站,属公益性,病情稳定的患者在社区就能得到康复服务,促进其回归社会。

    《意见》中还明确,到2020年,全市所有区达到省级慢病示范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三减三健”是指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

    对传染病及对雾霾的监测都将强化,建立雾霾天气健康影响监测网络,逐步实现13个行政区监测点全覆盖。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疫苗全程可追溯化系统和数字化接种门诊,一扫码就知疫苗来龙去脉等。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昨日解读《意见》时称,《意见》对我市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体系建设、能力提升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和时间节点,对推动健康武汉建设意义重大。

    《意见》将进一步健全全市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同时,为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待遇、人才引进、梯队建设、科技创新提供了全新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必将全面提升我市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意见》将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方针,实现卫生事业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为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供重要保障。

    [政策解读]

    打造全国一流的疾控中心

    建设武汉预防医学科学院

    按照“国内一流,中部第一”的目标,2019年前完成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项目。按不低于省级标准重点建设新(突)发传染病病原检测实验室、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整合武汉地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在市疾控中心挂牌成立武汉预防医学科学院,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区域性预防医学创新、研究和培训平台,组织开展预防医学领域应用型研究和人才队伍培养。到2020年,区级疾控机构要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沌口、光谷建儿童医院分院

    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儿科病区

    围绕“立足武汉、辐射中部、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发展目标,重点完成武汉儿童医院妇幼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到2018年,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开设儿科独立病区,其中二级综合医院儿科病床最低不少于30张,三级综合医院儿科床位最低不少于45张。实现所有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儿科24小时提供急诊服务。

    各区到2020年,完成业务用房面积不足的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新(改、扩)建。推进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和东湖高新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建设。

    建设三大区域精神卫生机构

    实现家庭、社区、阳光驿站“三级监护”

    启动市精神卫生中心二期项目、市武东医院精神卫生康复楼项目及汉阳精神卫生分中心三大区域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各新城区建设二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心城区疾控中心设立精神卫生科(工作小组)。

    探索并建立家庭、社区、阳光驿站“三级监护”和“巡诊探视,驻点监护、电话随访”精神康复服务机制,分级分类实施康复训练,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雾霾监测点覆盖13个区

    从浓度到成分精准监测

    市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疾控的监测点有6个,计划在2009年实现全覆盖,在全市13个区设立13个监测点。

    除了监测PM2.5浓度,还会监测成分,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的含量。监测数据将上报省市相关部门,为我市实现精准治霾提供依据。

    及时报告食物中毒病情

    实现相关医疗机构全覆盖

    我市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市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包括两方面,一是食源性疾病,就是通常说的食物中毒,再是食品非法添加。

    到2020年将实现食源性疾病在全市所有相关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及时报告率达到98%。建立该评估体系后,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风险能进行及时地预警,为市民饮食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引,规避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一旦发现食物中毒聚集性事件,能够更及时处置和救治患者。

    打疫苗全程追溯

    发现问题疫苗可“拒货”

    建立疫苗全程可追溯化系统和数字化接种门诊。接种市民只要一扫码,就能知道每一支疫苗从生产到接种的整个过程的信息,知道每个环节的温度控制情况。疫苗来源规不规范,一查便知。

    同时,通过追溯体系,将每一支疫苗和接种人关联起来,实现疫苗接种信息的无纸化记录和管理。一旦有问题出现,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精确地筛查出每一位接种者。

    如果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流向不明和温度控制问题,追溯平台就会及时预警,疾控中心将拒绝接收此批疫苗。(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陈莉 王怀记)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武汉晚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