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湖北首个全产业链标准化种植加工的富硒大米面世
  • 湖北首个全产业链标准化种植加工的富硒大米面世

    时间:2018-04-06 16:59:03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4月4日,富硒稻米企业标准发布会宣布:湖北首个全产业链、标准化种植、加工的“标准版”富硒大米面世,近日将进驻中百、大润发等大型商超,与广大消费者见面。

    经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富硒样品大米有机硒含量平均为91.64%,超过国家标准和湖北地方标准。

    富硒大米产自位于江汉平原的沙洋农场。2016年,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等单位在此建立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联手打造湖北“标准版”富硒大米。

    江汉平原是除恩施外,我省重要的富硒区域,土壤中含有丰富硒元素。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是省级战略,有关方面希望借此成果,将江汉平原打造成为“富硒粮仓”。

    朱英国院士生前领衔研究

    发布会介绍,湖北“标准版”富硒大米由著名杂交水稻专家、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领衔研究。朱英国院士生前担任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首席科学家。

    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朱仁山教授介绍,富硒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是武汉大学红莲型杂交稻研究子课题,自2015年以来,课题组筛选确认“珞优9348”和“两优1318”杂交稻,为聚硒能力强的品种,通过科学合理施用硒营养剂,可以在硒含量适中的清洁土地上,实现高效、丰产、优质、富硒的水稻生产。

    朱仁山说,在此基础上,2016年至2017年,课题组连续两年在沙洋农场进行千亩连片富硒人工干预实验,研究“珞优9348”配套栽培技术。第三方检测显示,试验示范基地的稻米样品总硒含量平均为每公斤0.49毫克,其中有机硒含量平均为91.64%,超过国家《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 2011)》和湖北省《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42002-2014)》规定的标准。

    构建富硒稻米标准体系

    “标准版”富硒大米面世的意义,还在于多方参与制定了富硒大米加工标准。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博士黄荣介绍,标准规定了富硒大米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储存、运输的要求,它为制定富有机硒稻米生产的相关技术规程奠定了科学基础。

    试验基地生产富硒大米与一般“富硒”食品本质的不同,是“通过生长过程自然富集,而不是收割后添加”。黄荣博士说,项目团队通过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保证稳定的富硒水稻品质。下一步,将加快制定和完善富硒水稻种植、富硒大米加工等系列标准,打造富硒稻米生产湖北标准,并以此为起点,推进富硒产品系列标准的制定,使湖北在富硒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打造“富硒粮仓”

    湖北富硒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到2020年,全省富硒产业总产值要超过1000亿元。

    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院长戴光忠表示,富硒稻米项目整合“产、学、研”科技力量、开展协同创新,为我省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希望借此成果的推动,实现恩施州与江汉平原“两极驱动”,将江汉平原打造成“富硒粮仓”。

    戴光忠介绍,依托富硒稻米项目,将进一步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总结提炼项目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向江汉平原其它地区推广。并以富硒水稻种植为突破口,逐步向富硒养殖、富硒水产和富硒食品加工等产业延伸。

    朱仁山教授称,武大富硒水稻研究将持续深入。目前正在海南陵水进行富硒水稻精准栽培技术示范研究,并对近300份水稻材料进行富硒筛选鉴定。

    (责任编辑:陈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