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丹江口扶贫项目发力 截止2017年69590贫困人口脱贫
  • 丹江口扶贫项目发力 截止2017年69590贫困人口脱贫

    时间:2018-03-29 20:11:27  来源:荆楚网  作者: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张朝锋)丹江口市是国定贫困县(市),也是全省深度贫困县(市),全市贫困人口98161人。

      翻开丹江口市脱贫攻坚工作成绩单,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底,该市已让1.32万户4.25万贫困群众搬出了“穷窝”,斩断了“穷根”;实现了69590贫困人口脱贫,占贫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面对脱贫攻坚艰巨任务,该市是怎样取得的如此成绩?

      项目扶持抱团取暖 群众鼓了腰包露了笑脸

      3月24日,笔者走进习家店镇“三花节”(桃花、杏花、油菜花)――农博园开幕式现场看到:南阳、襄阳、郧阳等地4万余名游客前来赏花,当地餐饮、住宿爆满。

      农博园负责人李巍介绍,每年3月至7月,来习家店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既为农博园做了宣传,又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旅游收入。

      据了解,农博园建成近3年来,累计在该镇茯苓、马家院、陈家湾三村流转土地6000余亩,现已建成3000亩集景观花卉苗木观赏、特优水果采摘、设施农业科技推广、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功能的公司。企业已吸纳500多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既可学到苗木实用养护技术,还可以获得稳定薪酬,现已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家住官山镇铁炉村五组的贫困户王发军,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住上新房。

      在结对干部的帮扶下,王发军养了16头牛、6头猪,还栽了十几亩核桃树,去年还建起了新房。脱贫奔小康路上,王发军意气风发。

      “一亩地可种1500株牡丹苗,到第三年可开花结籽、压榨牡丹油,按市场价12元每公斤算,每亩收益可达1800元至3600元。”十堰市委办驻铁炉村工作队队长周克学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2014年,铁炉村种植了150亩三年生的油牡丹,今年已结籽,压榨牡丹油至少可收入27万元。

      如今,该村将扩大种植规模到1000亩,辐射铁炉村293户贫困户。

      王发军的脱贫之路,正是丹江口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嬗变之路。

      金融扶贫力度空前。发放再贷款3亿元,“财银保”项目、“扶贫特惠保”等试点项目也相继展开。

      生态补偿扶贫有声有色。发展油茶、核桃、无籽石榴、中药材等经济林基地46万亩,实现600多名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人均护林工资达到4000元。

      社会保障兜底让贫困群众增加获得感。推行贫困人口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综合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100%、大病保险补偿起付线降低至5000元、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4.85%。

      该市还利用“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契机,加快“中国社会扶贫网”在丹江口的使用普及,获得来自各方的正面解读。

      官山镇杉树湾村贫困群众刘正芬家庭困难。70岁母亲又腿残疾,她本人患有脑供血不足、冠心病等,驻村帮扶队员帮助她在“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并发布信息后,立即获得社会网友捐赠48次。

      一个个喷涌而出产业项目,让当地贫困群众鼓了腰包、露了笑脸。

      “足印农家”决战决胜 让干部群众吃下“定心丸”

      1月13日,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丹江口市市委书记孙咏平先后来到习家店镇、蒿坪镇,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

      1-2月,孙咏平采取暗访的形式,深入到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进村入户,了解真实情况,并对全市18个乡镇逐一召开村支部书记办公会,逐村分析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市35名“四大家”主要领导迅速沉入一线,负责包保18个镇(办、处、区)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四双”帮扶责任,集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做到对所包保乡镇的村走访调研全覆盖。

      责任在肩,任务到人。全市7432名市、乡干部全员行动,怀揣“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铿锵誓言,扎实开展进村入户“足印农家”活动,全面落实精准帮扶 “十个到位”,了解民情民意,密切帮扶关系,共同谋划发展,如春风化雨般,催生出大批扶贫项目蓬勃而起,激发广大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18个工作团、194个驻村工作队、538名工作队员脱产驻村,7432名包户干部包户,做到“镇(办、处、区)的领导班子成员对驻点村的贫困户、非贫困户走访全覆盖,市直单位班子成员对包联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非贫困户走访全覆盖。

      圆梦水都儿女奔赴小康的千年夙愿,补齐建设现化代生态滨江丹江口的短板。该市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国家验收标准、对照发现的问题、对照省委扶贫专项巡视反馈的问题,抓整改、补短板。

      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市委印发“足印农家”督查通报,点名道姓通报。现已印发通报6期。

      哪怕再偏远的山村,再分散的贫困户,也要一村不漏、一户不掉;要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今春以来,该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包户干部已走访18个乡镇、194个村、3万余户贫困户,召开脱贫光荣讲评会400余场次。扶贫干部进村入户送政策、谋发展,给当地干部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扶贫干部驻村帮扶 出力出计带领乡亲齐致富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紧盯深度贫困镇、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短板,紧盯产业发展短板,紧盯扶贫政策宣传和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月5日,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翔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专题调研时,掷地有声。

      身子沉下去。全市扶贫帮扶干部围绕抓好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这个核心,将“扶真贫、真扶贫”的誓言写在了田间地头、穷乡僻壤。

      “王书记来村里3年多,每个星期有四五天都在村上,对村里每家的情况比我们这些几十年的老邻居了解得还清楚。我们有什么事都愿意给王书记说,谁家有困难他都帮着解决。”在盐池河镇草房沟村,村民王启财告诉笔者,“年前下大雪那几天,王书记的摩托车骑不上来,那么冷的天他走了一个多小时来村里。”

      55岁的王元国2014年8月驻该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三年来,他走遍了草房沟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

      六里坪镇油坊坪村贫困户郑世中,前几年在外打工时患上了重病。每月两三千元的药费,让这个本就收入不高的家庭难以负担。

      驻村帮扶干部齐圣伟得知情况后,帮着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建猪舍发展生猪养殖,还追回了郑世中前几年在外打工被拖欠的工资款。现在,家里大大小小的20余头猪,成了郑世中家的“金饭碗”。

      郑世中妻子杜大菊常常说,勤劳才能致富,致富不忘小齐。

      市委宣传部驻土关垭镇姚河村帮扶,工作方式接地气,引导村里发展栽培土栽黑木耳6万袋,喜获丰收,深受群众好评;市经信局驻土关垭镇四方山村扶贫队长钱功银急群众所急,组建务工微信群,提供务工信息,引导村民种植莲藕,以村为家助脱贫;习家店镇因地制宜,每年引进农业特色种植新项目,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种植高糖南瓜和超甜玉米,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驻村扶贫干部田间地头谋划精准发力“拔穷根”、走村入户支招产业扶贫,发挥着精准扶贫的生力军作用,用金点子敲开了农村致富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