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十堰竹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 十堰竹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时间:2018-03-29 15:19:16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华网武汉3月28日电(陈龙兵)乡村美、百姓富、产业兴、社会稳。沐浴在春光里的十堰竹溪,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景象,竹溪县各级党组织将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匹配“一流政策”,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春景图。

    “食用菌产业见效快、风险低、投资少、劳动力要求不高、不愁销路,当年投入当年见效。” 竹溪县委书记余世明开年伊始就先后来到蒋家堰镇新生村和水坪镇水坪街村“扶贫车间”调研香菇产业,随后在两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与党员群众讲起了“香菇产业经”,“今年全县将发展6000万棒食用菌,采用‘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村集体和经济合作组织分户发展、企业回收产品’模式,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一般农户代种代养5棚3000袋,每户增收8000元至18000元……”,水坪街村返乡党员李玉江增收算盘打得啪啪响,“村里的讲习所这段时间除了能了解国家政策,还能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让我们大开眼界。”

    竹溪县利用293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将“讲党课、传政策、授思想”与“送项目、送技术、送市场”有机融合进行靶向式讲习,不断增强党员群众的脱贫信心,成为党员创业的“技能学堂”和“精神家园”。

    培土、分垄、育苗。近日泉溪镇塘坪村数十名村民正在盈天苏果基地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栽培西红柿和辣椒育苗。

    塘坪村曾经是一个村集体经济不足万元的贫困村,近年来,尝试推行“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村党支部通过发展大棚种植高山蔬菜,以点带面,实现了由单一的种植业向特色种植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2017年塘坪村集体经济收入近6万元。

    针对有集体资产的村级党组织,竹溪县通过政策扶持、盘活资产、提供服务、结对帮扶等措施,大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群众增收与集体增收“双赢”。通过“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按每村40万元标准对集体经济“空壳村”给予扶持,全县224个村建成装机300kw的光伏电站,村均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至10万元。新洲镇利用库区水域资源发展康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使全镇19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目前,乡村旅游正逐步成成为竹溪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汇湾镇成功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中峰镇绿之恋旅游区游人如织。

    “基层活则全盘活,基层强则根基稳。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竹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贤德说,“我们坚持把建强基层支部作为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重中之重,使基础实起来、让基层活起来。”

    竹溪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实施基层党建“整县推进”提升工程,全力打造以县内3条交通干线为支撑的党建示范带,2018年2/3以上支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实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确保实现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全覆盖。

    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扎实开展抓乡村书记、抓驻村帮扶、抓集体经济、抓党群中心、抓支部引领,促脱贫攻坚“五抓一促”活动。结合实施“三乡工程”,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以选优育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

    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运用“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加大农村能人回归、资金回归、信息回归工作力度,建立村党组织与外出务工人员定期联系机制,构筑“流动党员之家”,发出“春风行动”邀请函等招贤令,吸引一大批返乡流动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军人。

    (责任编辑:陈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