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武汉黄陂:“三乡工程”助力旅游扶贫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 武汉黄陂:“三乡工程”助力旅游扶贫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时间:2018-03-16 15:43:40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图为黄陂李家集街六家砦村的一家农业生态园,经过乡村基础设施升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网武汉3月16日电(记者李鹏翔 罗鑫)“在四季采摘园景点每月的工资加上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分红,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而且女儿的治疗费有了着落。”55岁的武汉黄陂李家集街六家砦村贫困户余红华说。

    在国家5A级景区云雾山脚下,自去年以来,兴起乡间能人、城市市民的“返乡潮”,他们贡献技术、流转土地、兴办企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吃上了“旅游饭”。

    金盛惠民种养殖合作社法人代表邬礼涛说,“近年来,合作社投入上千万元,让土路变水泥路,杂树变果树,杂草变饲料,对抛荒的土地、年久失修的水塘集中改造,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邬礼涛高中毕业后就到外地打工,直到几年前积累一定资金的他返乡发展旅游。“黄陂的旅游太火爆了,一到节假日公路上车水马龙、景区人头攒动,这告诉我旅游或许是个不错的商机。”

    武汉黄陂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A级景点最密集区,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国家4A级景区5家。2017年接待游客20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3亿元。

    得益于武汉去年以来实施的“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在各项政策扶持下,一批乡村旅游型、生态农业型、文化创意型、养生休闲型等项目纷纷落地黄陂。

    在中国,像黄陂这样旅游资源富集区与贫困落后区存在高度重合性的地方还有很多。而近年来大众旅游的兴起使得发展旅游逐渐成为带动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中国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旅游成为扶贫和富民新渠道。

    据统计,在黄陂,吃“旅游饭”脱贫致富的农民已超过10万人,间接就业人口超过25万,占全区总人口约四分之一。

    “随着旅游的发展,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升级。通往云雾山的主干道也将不久竣工。届时,游客来我们这里驱车只需十分钟。”邬礼涛说。

    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广阔前景让不少返乡的企业家转变投资意向,将生产绿色产品、发展康养基地作为发展新的方向。

    黄陂宋家集村的余德清此前常年在外从事电力工程安装,去年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准备打造乡间民宿、观赏花园和采摘果园。

    黄陂仰山苗村的孙东林,此前一直在外从事建筑业,去年在云雾山脚下流转了1000多亩抛荒地,种植茶叶、果树等苗木,未来还将建立茶叶加工生产线。“我们获得田地整理补贴每亩500元,产业发展补贴每亩500元,政府的这些补贴对我们初期发展给予非常大的支持。”

    不仅是投资兴业的企业家,而且还有退休的行业专家选择返回家乡、发挥余热。宋家集村68岁的余焕春退休前是武汉火车站的园艺师,几年前得知村里将发展乡村采摘游,他主动下乡为旅游基地的苗圃试验品种、提供设计。“村村通公路,家家有自来水,家乡风光好,回到家乡养老很好。”

    近年来,因城镇化加速、人口输出导致农村大量农房和农地闲置。为唤醒大量“沉睡的”农村资源,武汉自去年以来实施“三乡工程”,目前已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近200亿元,800多名能人回乡创业,一度沉寂的村庄重获生机与活力。(完)

    图为黄陂李家集街六家砦村的一家农业生态园,经过乡村基础设施升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黄陂李家集街六家砦村的一家农业生态园,经过乡村基础设施升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黄陂李家集街六家砦村的一家农业生态园,经过乡村基础设施升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黄陂李家集街流转了附近五个村1200亩荒地,建成的信义兄弟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图为黄陂李家集街流转了附近五个村1200亩荒地,建成的信义兄弟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新华网。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