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25万辆奔驰用上“襄阳造” 汉十汽车走廊崛起谷城板块
  • 25万辆奔驰用上“襄阳造” 汉十汽车走廊崛起谷城板块

    时间:2018-03-09 15:19:29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三环锻造公司生产车间。(视界网 阮班明 摄)

    3月5日,在襄阳市谷城一汽凌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装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装配调试新车。公司负责人介绍,新年迎来“开门红”,3月份整车订单达3000多辆。

    这是一汽布局湖北的首个整车项目。落户谷城,一汽看中的是这里齐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全国最大的转向节生产企业三环锻造、全国最大的车用蓄电池生产企业骆驼集团、全国最大的汽车前轴生产企业三环车轿……

    去年,谷城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73.6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4.9%。汉十汽车走廊加速崛起“谷城板块”。

    企业创新攀高

    征服苛刻的“德国标准”

    2015年,53498万元;2016年,60581万元;2017年,76432万元。“经营业绩一路攀升,靠的是技术创新。”三环锻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运军斩钉截铁地说,“先人一步,遍地黄金。”

    2013年6月,德国戴姆勒公司发布公告,寻求奔驰高级商用车转向节协作生产业务。要拿下这个订单,对三环锻造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58天后,三环锻造生产出了奔驰高级商用车转向节,产品尺寸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最终,三环锻造以研发周期短、质量稳定等绝对优势,顺利通过德国戴姆勒公司专家组审核,成功拿下年供货10万件的国际订单。去年,三环锻造成为戴姆勒公司全球优秀供应商,出口转向节突破50万件,这标志着全球至少有25万辆奔驰汽车用上了“襄阳造”。

    走进该公司总投资3500万元的机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整个车间空无一人,机器人摆动手臂,有节奏地加工生产零部件。公司规划发展部工作人员邵光保说,这是国内建成的首个精密锻件智能制造新模式车间,传统生产线需要几十个人,现在只需要两三人维护设备,智能车间生产由原来的每件产品54秒提速到45秒,年产能达30万件。

    据谷城县经信局副局长何炳奎介绍,全县正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三化”发展战略。汽车产业高端化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发展迅速,三环车轿和三环锻造成为中科院“智能锻造未来10年研究及应用”试点企业。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骆驼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汽车工业控股公司签约,收购其旗下公司股权,布局中亚及周边市场。

    由企业创新牵引,谷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连续12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支持的成长型产业集群。

    政府当好“店小二”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谷城不遗余力。

    谷城县经济开发区有2层楼的办公室,从去年起一直免费提供给新来企业办公。谈起缘由,何炳奎说起一个故事:去年3月,一汽凌源与谷城签约谈判,政府租下一家酒店两层楼免费提供企业办公。2个多月后,政府研究决定,新来企业无处办公的现象并不鲜见,干脆在开发区挤出两层楼,成立了外来企业服务中心。

    政府诚心服务招来大商,一汽凌源成为该县首个整车企业,总投资30亿元,项目达产后产值可达100亿元。今年新春,一汽凌源人资部负责人王凡正为招不足一线工人犯愁。政府闻讯,由新成立的项目落地服务局牵头,带企业跑遍了全县乡镇,在各个社区张贴招工信息,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就政商关系而言,谷城还能更亲。”谷城县委书记伍义兵表示,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营商环境,为众多“谷城造”提供了优良的创新发展土壤。骆驼集团、三环锻造成为全省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另有4家企业上榜襄阳工业企业百强。记者 孙滨 通讯员 阮班明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