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重走西迁路:“湖北联中”堪称中国基础教育的西南联大
  • 重走西迁路:“湖北联中”堪称中国基础教育的西南联大

    时间:2018-03-02 15:39:25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在建始县三里坝,一块刻有“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均县武当山高中分校建”等字的石碑保存完好

    位于宣恩高罗的“湖北联中”建始分校校址

    在咸丰一中校园,调研小组夜探“湖北联中”记事碑

    这个春节,武汉市老教授协会成员、江汉大学教授刘明钢一天也没歇着,他忙着整理去年团队12人到恩施重走“湖北联中”西迁路的调研记录,并筹备新书《湖北联中西迁记》。这本15万字的著作是国内第一本集中系统讲述这段悲情西迁路的作品。“重走这段路,是希望后人能记住历史,并以史为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刘明钢教授2月27日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据了解,1938年6月,湖北省政府为了抢救战区学校、保存湖北教育的基础,将各类基础学校合并,组建“湖北联中”。近2万名师生员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时3个多月迁往鄂西、鄂北后方各县,当时在恩施落脚20多所学校。

    “湖北联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一大批英才,如武汉大学老校长陶德麟、文史大家徐复观等。更为重要的是,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学校西迁避免了学生被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展现了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但这段历史尘封已久,很少被后人知晓。

    从五峰山到舞阳坝,从建始到利川,寻访团12位老教师走访了“联中”各个办学旧址。坐在当时的教室听“联中”校友讲述当年师生们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寻访“联中”毕业证书等珍贵证物,参观恩施州博物馆,去档案馆查询史料……老教师们深入了解了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这片土地上如何孕育出众多风云人物,以及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如何传承下来。

    寻访团的老教师们来自武汉市各个学校,其中很多学校与“湖北联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许多人在走访中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但让老教师们感受更多的是“联中”精神的洗礼。江汉大学原党委书记、武汉市老教授协会原负责人罗友松说,“湖北联中”西迁之于湖北基础教育的意义,堪比“西南联大”之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特级教师虞京蕾说:“以往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多是课堂上的说教,学生学完不以为意。这次重走之旅,脚着地、心放平,活生生的历史和闪耀的人性光芒把我们的心慢慢温暖。现在的学生都应该来走一走,应该记住这段历史。”

    寻访过程中,老教师们共搜集到“联中”学生证等10多件珍贵实物,图片20多组,视频笔记10多篇。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