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湖北水利“一号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过半
  • 湖北水利“一号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过半

    时间:2018-01-25 22:38:52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图为:工程第7标段栎树凹隧道。

    新华网武汉1月4日电(金威)新年伊始,在位于湖北随州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第7标段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寒风中坚守岗位。

    工程建设单位、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以下简称“鄂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以来,一线建设者通过大胆创新,攻克了一系列难题,目前工程建设已过半,各项工作取得突破。再过两年,鄂北地区人民将彻底告别干旱缺水历史,喝上清冽甘甜的丹江水,480多万老百姓直接受益,470万亩耕地“解渴”。

    整体进度稳步推进 关键工程取得突破

    鄂北地区是我省历史上有名的“旱包子”,“十年九旱”,近几年夏季持续干旱。2012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启动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利用以丹江口水库湖北用水份额润泽鄂北旱区,列为湖北省水利“一号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80亿元人民币,是湖北省自主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穿越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随州市、曾都区和广水市,全线长269.67公里。

    据介绍,2015年12月主体工程开工以来,全线开工建设长度达264公里。至2017年12月底,在建施工标段共33个,贯通线路总长118公里。在关键工程上,渠首段施工难度极大的纪洪隧洞土洞洞挖完成50%;全线最长、地质情况最复杂的16.55公里唐县至尚市隧洞于去年11月23日全线贯通。

    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果 助力工程攻坚克难

    鄂北局针对鄂北工程建设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加大了技术攻关力度。针对鄂北工程隧洞长和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开展了超前探测技术在隧洞开挖中的应用课题研究,通过采用地面电阻率法、地面双源面波法、掌子面反射地震法、掌子面瞬变电磁法等方法,综合测报隧洞开挖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已完成结题并为鄂北工程隧洞开挖地质超前预报起到指导作用。

    鄂北工程有30公里的明渠暗涵穿越中等膨胀土地区,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干缩的特性造成的边坡滑坡曾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困扰,鄂北局通过膨胀土高边坡失稳机理分析,采用伞型锚加固、削坡减载等综合方式顺利完成多段深埋式暗涵膨胀土高边坡施工任务,为保证膨胀土边坡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有效解决方式。

    建设生态绿色鄂北 全面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贯彻建设与保护共抓原则,将水环保项目作为建设生态绿色鄂北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各项水环保措施,确保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鄂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为此建立了专项监理和施工监理有机结合、水环保监测为基础的水环保工作体系,在主体工程施工区实施堆土苫盖、弃渣拦挡、坡面植草、坡底排水等水保措施,采用了洒水降尘、污水处理、隔音降噪、垃圾清收等综合环保措施,同步对水保、环保工作开展情况选取典型区域进行监测,全年工程施工区未发生一起严重水土流失事件和环境污染问题。

    据悉,为减少鄂北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鄂北局开展了受水区三类典型水库水质保障综合技术研究,编制了鄂北在线调节水库-封江口水库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研究了鄂北干渠水源保护范围的划分,对推进汉江中下游环保专项工程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确定实施方案。(完)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