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专家学者呼吁加强新时代中国文化国情研究
  • 专家学者呼吁加强新时代中国文化国情研究

    时间:2018-01-25 22:26:15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网武汉1月13日电(记者俞俭 通讯员党波涛 叶林)“中国文化国情的深刻变化需要建立一门以文化国情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国情学’;开展文化国情科学研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12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文化国情报告》首发式暨新时代中国文化国情研讨会上,40多位专家学者呼吁加强新时代中国文化国情科学研究。

    文化国情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综合能力的反映和文化表现形态,它同这个国家过去的综合能力相联系,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现在综合能力的直接反映。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惠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贾旭东、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亚南等专家学者认为,文化国情是一个处在不断演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生态。中国正进入到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阶段,亟待对这新阶段的文化国情了解把握、认识与研究,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出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为重建文化自信奠定历史逻辑与现实基础。

    专家学者指出,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同时并存,构成了当下中国文化国情最基本的“三叠加”特征;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将长期制约我国文化国情运动的基本动力结构形态;全球化是影响我国文化国情变化与走向最重要的外部动力因素。

    把握文化国情是制定一切文化政策的基础。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国情构成的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文化产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构成了近20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在改变了中国文化发展形态和增长方式的同时,带动了中国文化国情的深刻变化。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化发展不平衡,提高与实现了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两者也同时提出了如何提升中国文化国情构成的内在文明质量等重大课题。

    “文化国情需要在文化创新中生存与发展。没有文化创新,就没有一个民族文化事业不断提升所需要的思想与智慧。”专家学者认为,我们不能指望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指数的直接拉动,而应是通过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提高创造性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不能因产业化而导致文化物化、物质化、俗化、商业化。人们需要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消费,而不是“娱乐至死”。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而且更需要远程设计。

    专家学者表示,文化国情研究是一门系统科学,全球视野是文化国情系统研究的前提。从文化国情系统科学出发,从中国文化国情演化与发展的问题出发,站在全球文化发展的高度进行分析:文化国情与社会文化生态演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国情构造与成分间的演化关系,文化国情与文化发展形态,不同的文化圈的文化交换等等。

    (责任编辑:陈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