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全局一盘棋 共护一江清 ——长江委全面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核查纪实
  • 全局一盘棋 共护一江清 ——长江委全面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核查纪实

    时间:2018-01-24 17:31:18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华网武汉6月21日电(杨亚非 刘霄 梁宁)160余人,历时30天,跨越15个省(区、市),逐一对数千个规模以上的入河排污口进行核查——这是长江流域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出击,力度之强、范围之广、核查之细,实属空前。

    在长江委党组的统一部署下,长江委举全委之力,与太湖局和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通力合作,共赴一线,克服各种困难,全力做好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

    在前方,核查组、监测组,克服险难,逐一摸排;在后方,综合协调组、内业信息化组夜以继日,竭尽所能……一袭袭泥泞中穿梭的身影、一份份浸透着汗水的报告,生动诠释了“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谱写了一曲护水壮歌。

      举全委之力 踏遍大江上下万水千山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长江保护工作,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入河排污口是污水入江的“咽喉”,摸清入河排污口家底,对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意义重大。

    今年初,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重要部署——印发《关于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行动的通知》。长江流域各地应声而动,纷纷开展自查自审。

    水利部要求长江委会同太湖局组织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核查,全面摸清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情况,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打牢基础。

    4月25日、27日,长江委主任魏山忠两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落实安排。在长江委党组的统一部署下,一场规模空前的长江入河排污口大核查正式拉开帷幕。

    守“口”有责,责无旁贷!长江委与太湖局迅速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详细的核查方案。

    流域一盘棋,共护长江清。为更好的推动工作,魏山忠给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写了一封亲笔信:“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需要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同努力,此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对地方的要求尤其如此,烦请您能亲自部署,抽调精兵强将,共同完成此项任务。”恳切之情溢于言表。

    这无疑是一场“急、难、险、重”的大硬仗。

    成千上万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废污水排放量大于300吨/天或10万吨/年),涉及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及河南、陕西、广西、甘肃4省(自治区),点多、线长、面广。要在短时间内逐一核查,建立台账,再纳入长江委“水利一张图”,难度可想而知。

    从5月16日开始,长江委派出11个核查组和14个监测组共160余人,星夜兼程赶赴各地——

    在四川,他们乘摩托车,坐轮渡,搭顺风车,不顾路滑受伤、毒虫叮咬,穿梭在密林中,行走在山路上,一路艰辛一路歌。

    在贵州,他们走遍9个地市州,穿行在杂草丛生的河滩地、茂盛的庄稼地、蜿蜒曲折的马道上,爬梯子、翻墙头、走“平衡木”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全组放弃了端午节休假。

    在云南,从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到灌木丛生的高山草甸、酷热难耐的干热河谷,伴随着塌方、泥石流,冷热交替、蚊虫叮咬、车辆抛锚,他们风雨兼程……

    哪里有规模以上的入河排污口,哪里就有长江委人的身影。

    白天,他们穿梭在各个入河排污口之间,脏乱不堪、气味刺鼻,根本无暇顾及,只想着用长江委“水利一张图”APP定位、拍照、录视频、录信息;晚上,挑灯夜战,复核资料,比对信息,将最新数据上传至长江委“水利一张图”信息平台,电脑键盘的敲击声、鼠标的点击声,汇成了寂静夜里令人亢奋的节奏。

    每一个核查队员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无论狂风暴雨、山高路险……各路人马如同流动的红旗,遍插每一个入河排污口,不核查清楚绝不离开最前线!他们用意志、责任、技术和经验将最准确的数据尽收囊中。

    此次核查,还配备了14个监测组,随机对核查的入河排污口开展监督性监测。对于他们来说,最难的不是白天跋山涉水采水样,而是每晚无法停歇的及时检测。从水样处理,到提取数据,再到逐一统计,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如遇上干扰物质对水样的影响,所有的分析还得重来。忙完这一切,往往已是凌晨两三点钟,还要整理打包第二天的仪器设备……

    “千军万马进四川,工作不完誓不还。待到回首来时路,一路辛苦一路甜。”“不管山高路远,还是坡陡路滑。即使烈日暴晒,即使荆棘野草,也要把你逐一寻找。”一首首核查人员发自肺腑的诗作,成为此行最温暖、最生动的印记。

    同心协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前方核查只是数据收集的前置环节,大量的数据处理还等着武汉大本营的内业信息化组。

    每天早上7点30分,内业信息化组近20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从5月17日开始到现在,外业核查工作已全面完成,而他们的工作却仍在继续。

    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对前方传回的数据开展对接。下载照片,核对照片编号信息,运用“水利一张图”找到排污口所在位置,确定照片与入河排污口对应关系,填写内业核查工作日志表……这一系列流程每天要操作几十次。

    待初期摸排结束后,所有核查工作中的文档、资料、表格、核查结果等数据将会统一制作处理,上传到长江委“水利一张图”,与最终核查报告一同上报。成千上万个入河排污口数据的处理,还将持续半个月的时间。

    作为前后方协调“中枢”的“六人团”,在此次核查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厂家倒闭,排污口还去查吗?”“排放单位性质该如何界定?”“地方不掌握排污口的排污量,我们如何判断是否在规模以上?”……

    每天,“长江委入河排污口核查”QQ群都十分热闹,特别是核查组刚刚出发之时,遇到各种问题,都在这里提问、交流、解答。对此,“六人团”要做到每问必答,随问随答。如在线无法解释清楚,就电话沟通。

    长江大保护,需凝聚各方力量。核查的成功开展,也得益于与太湖局和流域各省水利部门的精诚合作、周密配合。攥指成拳,集沙成塔。各级水利部门细化核查方案,优化核查路线,提供新增入河排污口线索,填写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调查表……各地全力支持,千方百计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为顺利完成此次核查发挥了重要作用。

    众志成城 共护一江清水绵延不绝

    “如何界定入河排污口的概念?”“依法设置入河排污口有哪些流程?”面对基层水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疑问,核查员们对答如流,一遍遍耐心告知。可以说,此行每个核查组都是一个“宣传队”、一台“播种机”。

    《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入河排污口的管理权责。《水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此次核查对于地方而言,也是一次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安徽省水文局副局长汪俊飞表示:“核查不仅增强了我们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履职的自信,更加速了我省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迈进!”湖北省仙桃市水务局副局长马明朗说:“我们将以此次核查为标准,对全市所有入河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排查,按照长江委的登记方法,将工作做细、做实!”

    通过此次核查发现了不少正面典型,企业与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都在不断加强。近年来,在水利、环保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以来,各地水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核查员冯源介绍,“不少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水净化处理,部分工矿业也进行了污水循环利用,有的甚至实现了零排放!”

    “此次核查最终将形成一张表——入河排污口基本情况调查表,一张图——长江委‘水利一张图’入河排污口图层,一个报告——长江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报告,提交给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水保局局长王方清介绍。

    目前,长江入河排污口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水域纳污能力和限排总量要求难以落实等现实问题,此次核查只是规范管理的先期工作。下一阶段,要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的实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控能力建设,努力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对于新设入河排污口的审批,要做到依法履职、从严监管,确保一江清水绵延不绝。(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