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从“老三线”到“军民融合”——襄阳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观察
  • 从“老三线”到“军民融合”——襄阳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观察

    时间:2017-08-19 17:55:42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一度困难重重的军工产业,如今在襄阳市成了活力澎湃的战略新兴产业。

    去年,该市完成军工产业总产值570亿元,同比增长14%。今年上半年,实现产业产值310亿元,同比增长13%。“着力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说,军民融合将成为该市又1000亿元支柱产业。

    军转民 激活沉睡潜能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地处我国内陆枢纽中心的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60年代,中央把襄阳列为国家“三线”建设区域,一大批军工企业汇聚于此。“上世纪末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军工企业一度举步维艰。”襄阳市市长秦军说,出路就在于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激发军工企业蕴藏的深厚潜能。

    据介绍,襄阳共有军工企事业单位19家,涉及航空、航天、兵器制造、核工业、后勤保障等八大部类,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00多人,仅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奖励就有10多项。“尖端科技转为民用,就是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军工企业云集的樊城区,区委书记龙小红介绍,该区航宇救生公司是世界航空生命安全领域的主要研发机构之一,从最早的军机弹射装置起步,企业进军商用飞机座椅成效显著。“不要小看了这一排椅子。”航宇救生公司旗下航宇嘉泰公司总经理王廷江说,这其实是一个安全救生系统,它在承受人椅重量的16倍冲击力时,必须能够消化能量,确保乘客腿不断、头不晕,在90秒内能撤离飞机。

    目前,航宇嘉泰先后成为波音、空中客车、C919的供应商,成功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产品已成功应用在海南、吉祥、华夏等航空企业及印尼、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航空公司的飞机上,去年实现产值1亿多元。“驻襄阳军工企业科技力量雄厚,有先进加工中心400多台,先进数控精密设备1000多台套。”襄阳市经信委党组书记、市委国防科技工委书记廖有泉介绍,年均完成军民品研发项目200多个。

    军转民,推动了一大批军工企业站到市场“潮头”。

    航宇救生、东方化工等8家军工企业,年产值过10亿元;中航精机生产的座椅调角器,在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排第一;航天42所研发的汽车安全气囊燃气发生器,打破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华中药业成为世界最大的维生素B1原料药生产企业……

    民参军 开启新的征程

    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襄阳市的一批民营企业也步入火热的“军供”生产。

    14日,襄阳世阳电机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工人正在调试刚刚下线的超高频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它比同类产品提升效率10%以上。“企业建成全省首个电机检测中心,并与上海电机研究所一起研发YE4超高效电动机,今后的产品将更加节能、省电。”公司董事长张传辉介绍,产品广泛用于船舰、军事工程机械等领域。

    与世阳电机一墙之隔的诺立信公司,生产的电缆可在高温中工作数小时,仍不被击穿。

    “上市公司骆驼集团也参与了军品研发生产。”廖有泉介绍,全市共有20多家民营企业进入“军供”领域,去年实现相关企业总产值逾180亿元。

    强大的民企实力及相关资源,是军工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襄阳市提出,鼓励“民参军”,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辅导和帮助民企办理各种资质,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解决“民参军”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军工企业的民品发展壮大了,同样也在反哺军品。”樊城区委常委、副区长郭文强介绍,航宇嘉泰公司研发的商业航空医疗救援担架,成功用于我国军队的医疗救援和战争救援;际华3542公司研发的防菌汗麻服装,可用于闷热潮湿的边境山地;航天42所研发的高空供氧装置,成为空降兵的“保护神”……

    一家亲 共绘千亿蓝图

    “10吨石墨烯生产线投产后,将成为华中地区的产业高地。”在三沃航天薄膜材料公司,总经理李俊彬兴奋地说,石墨烯是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材料,极可能掀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三沃公司的石墨烯产业项目一提出,襄阳市迅速成立项目服务工作组、开设微信群及时跟踪服务,并在用地、规划、建设等方面一路绿灯,市政府的创投基金也将跟投扶持。

    据了解,襄阳市相关领导每年都要拜会军工企业,定期召开座谈会、高层论坛或小组协调会,为军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共谋做大做强。“凡是企业想做的,政府都想方设法支持。”湖北中航精机科技公司综合部经理翟巍介绍,该公司职工出行不便,市公交公司就将公交车延长1公里至厂门口,解决了400多人的出行难题。

    为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襄阳市还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措施。如市政府的《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十条措施》中明确提出:“对军工企业新上的民品研发生产项目,单品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按销售收入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获得军品科研生产资质和保密资质并获得订单的民品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仅去年,襄阳就为军民融合企业兑现奖励2600多万元。

    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各军工“大咖”纷纷扩大在襄阳的投资。航宇救生装备公司投资15亿元,正在建设军品统筹项目;中航精机投资5亿元,正在建设年产手动电动汽车座椅滑道200万辆份、座椅骨架25万辆份的项目;高德红外投资10亿元,建设新型高科技系统火工区项目。此外,中航精机还与世界500强麦格纳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由中方控股打造亚洲汽车座椅及调节机构的制造基地;航宇嘉泰公司将投资10亿元,建设民机及列车座椅、客舱内饰产品生产基地……

    襄阳市规划,“十三五”期间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园、新兴重工工业园、华中医药产业园、际华纺织产业园等九大军工园区建设,新建、续建相关军工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逾37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工业总产值610亿元。(记者 韩少林 黄磊 夏永辉)

    (责任编辑:陈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