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曾经路坑能卧牛,困扰漯河村民10多年的“断头路”通车了!
  • 曾经路坑能卧牛,困扰漯河村民10多年的“断头路”通车了!

    时间:2019-10-24 19:00:28  来源:大河客户端  作者: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广超 康飞

    “10多年来,这条‘断头路’上的坑越来越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现如今,宽约5米、平坦的混凝土路架起了与邻县的正常交流。”10月20日下午,走在刚修好的水泥路上,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前李村村民李永庆兴奋地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说,这可是他们全村2000多户村民的大喜事。

    【现场】

    5米宽主路已通行,2米宽绿化快完工

    10月20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前李村。这个村,沙河北属于周口西华县,村东属于周口商水县。而新修好的水泥路,就处在三县“区”的交界处。“咦,你说新修的路呀,那看着可带劲。走,我骑摩托车带你转转,坐摩托上看的更清。”在村口,记者向村民李永庆打听修路的事,他二话不说骑上自家的摩托车,带着记者就出发了。

    “虽然‘断头路’全长仅有720米,但共分为三段,拐了两个弯。”李永庆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说,他们村向东有一小段,顺着村东边的路向北拐到后王村村头,然后再由后王村头一直向东蔓延开去。“东边的村叫大路李村,属于周口市商水县赫岗镇管辖。”李永庆说,这条路是通向该镇最为便捷的一条路。

    记者看到,新修好的乡村道路宽5米左右,各种车辆和行人来回穿梭,人流、车流量非常大。路边,一辆挖掘机和几名工人正在路两边筑土拓宽路面。“考虑到5米的宽度有点窄,我们准备在路两边各拓宽一米,一方面进行简单绿化,另一方面万一有大车碰头,也不至于堵在路上。”该村负责人李林河对记者说,路边施工预计两天内就能完成。

    【回忆】

    当年路坑能卧牛,雨天积水成泽国

    说起这条曾经的“断头路”,69岁的村民李良臣最有发言权。“困扰了我们10多年,每每想起来都是惊心动魄。”站在村头,李良臣向记者回忆说,这条路以前是一条柏油路,随着日积月累路况越来越差,坑洼也越来越大,那最大的坑足能躺下一头牛。有一次他骑车自行车穿行在这条路上差点栽到路沟里,从那之后他就尽量躲着这条路。

    “特别是下雨时,电动车、自行车根本走不成,不少轿车走到这里都会熄火,有一次邻村拉了一车猪,走到这条路上就翻车了。”位于前李村南头的古同村村民李四清告诉记者,他们村有一个古同小学,周边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学校里也有不少临县商水赫岗镇的学生。这条路可没少让学生们作难,每到下雨天积水成河,总会有孩子在这里摔倒。

    前李村东边的商水县赫岗镇大路李村有一个饭店,多年前路况好时,有很大一部分顾客是漯河这边的,自从成为“断头路”后,客人越来越少。“我们这附近饭店不多,而且俺这里距离前李、后王、古同等漯河的村庄都很近,以前生意兴隆时大部分都是那边的顾客。”该饭店老板李群明告诉记者,这条路对他的饭店影响非常大,生意好时是因为这条路,生意差时还是因为这条路。

    【修路】

    漯河周口齐发力,7天打通“断头路”

    “驻村期间,这条路一直是我心里的‘疙瘩’。”前李村驻村干部、漯河市召陵区交通运输局农村道路管理所副所长王占军告诉记者,要想富先修路,路修不好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看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断头路”,他和村负责人李林河以及村民们多次沟通交流,最后逐级先上报到老窝镇,最后再由老窝镇上报到召陵区和漯河市交通运输部门。

    “这条路两侧的地一部分属于商水县,一部分属于召陵区,前期很不好协调。”王占军对记者说,修路最大的问题就是涉及到两个地市。这期间,他们和周口市商水县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多方协调,讲明利害关系,希望能够共同发力将路修好。本着便民为民的原则,商水县也主动配合,双方达成一致后,他们开始抢工期、赶进度,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干,最后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将“断头路”顺利打通,一条宽约5米、平坦的混凝土路出现在两村之间。

    “虽然我市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在不断强化,但在个别乡界、县界、甚至市界处的农村公路‘断头路’较多,多处于无人管养状态,路况差,给群众的出行造成不便。”漯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继周告诉记者,对于农村路网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的情况,他们发扬钉钉子精神,定计划、排进度、抓细节,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切实将影响群众生活的“断头路”全部打通。

    【影响】

    拉近两地群众往来,带动周边物资交流

    “我们村虽然和东边的大路李村不属于一个地市,但由于距离近,平时经常都会相互串门聊天,关系近的农忙时节还相互帮衬着。”前李村村民李红伟告诉记者,自从这条路变成“断头路”后,相互走动非常不便,时间长了有些都断了来往。自从道路修好后,村民们奔走相告,到邻村串门的越来越多。

    前李村负责人李林河告诉记者,他们村距离商水赫岗镇的大集市仅8公里,但距离召陵区最近的大集市却有10多公里。之前他们村都是到赫岗镇赶集,自从路况越来越差,他们就不往赫岗镇去了,只好多跑几公里到镇南头去赶集。“‘断头路’修好后,赫岗镇每逢大集,都要比以前热闹很多。”赫岗镇一门店老板李先生说,他们这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繁荣景象。

    “一条路不但拉近了两地的群众往来,更是促进了周边的物资交流。”前李村驻村书记王占军告诉记者,目前前李村有可耕地2000多亩,其中种植花生和辣椒的占据大半,已初步形成花生和辣椒种植基地,每到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都会有企业到家门口收购,不愁销路。现如今商水县赫岗镇也有不少农户种植这两种农作物。“前段时间,还有不少农户担心他们的农作物咋弄?现在道路修好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前李村负责人李林河说。

    “今年漯河市持续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六大工程”,全年共安排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类重点项目410个,总投资67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30亿元。”漯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继周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漯河市区已开工建设项目200余项,其中,交通畅通工程共74项,公路建设工程7项,城市道路新建改造工程31项,道路附属工程5项,断头路打通工程12项,桥涵工程14项,复航工程5项。通过这种种举措,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