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时间:2019-08-25 11:50:09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特派北京记者段伟朵

    近日,几起在宾馆房间私装摄像头事件,再度引发公民对隐私权如何保障的热议。22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三次审议,针对宾馆房间私装摄像头事件,草案作出有针对性规定。

      对宾馆暗藏摄像头现象,做出针对性规定

    今年6月的一天,黄先生和女友入住郑州市一家酒店,发现客房暗藏摄像头,但酒店相关负责人“甩锅”称:郑州80%的酒店都有。随后,警方将在宾馆私装摄像头的嫌疑人谢某某抓获,依法对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不过,酒店负责人的说法是否准确、有依据?案发后,郑州警方立即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对宾馆酒店等住宿场所进行全面检查,截至6月25日,暂未发现类似情况。随后,警方发出通报,对之前涉嫌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宋某(男,35岁,某酒店员工),警方已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

    虽然并未发现更多私藏摄像头,但类似事件在各地也偶有发生,屡屡引发热议。有的常委会委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提出,应当对在宾馆房间私装摄像头进行偷拍、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因此,草案将隐私的定义从二审稿的“本法所称隐私是具有私密性的私人空间、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等”修改为“隐私是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

    此外,草案增加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搜查、进入、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明确电子邮箱、行踪信息属个人信息,应受到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保护的不仅仅是清净,更是安全。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令人不胜其烦,此外,垃圾邮件的“杀伤力”也不小,一不小心误点,还可能让电脑“中毒”;此外,随着高德地图、滴滴叫车、共享单车、美团外卖等各种移动互联网APP进入市民日常生活,个人行踪信息,平台能随意泄露吗?

    草案二审稿规定,个人信息范围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有的常委会委员、地方、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提出,个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同样具有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功能,也属于重要的个人信息,建议纳入个人信息范围。

    因此,草案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