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央媒看河南 | 开封:“焦裕禄精神”引领脱贫攻坚 指引致富之路
  • 央媒看河南 | 开封:“焦裕禄精神”引领脱贫攻坚 指引致富之路

    时间:2019-07-24 20:45:09  来源:中国网  作者:

    中国网7月22日讯(记者 曹川川 杨佳)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深情地回忆起上初中时,一位政治课老师讲授焦裕禄的事迹数度哽咽,给同学们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总书记说,“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近日,“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媒体采访团走进了河南开封市、兰考县,感受焦裕禄当年带领兰考人民的革命精神,加深对焦裕禄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村打通白玉河道后,成了村庄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西姜寨村纳入开封市乡村振兴“1+6”示范带以来,村容村貌变化驶进快车道。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开封市祥符区

    强化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及开封工作时,作出要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推进县域治理做到“三起来”,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三结合”等重要指示。过去5年,开封市用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

    近年来,祥符区围绕“建设开封市东部新城”总目标,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五城联创、百城提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等重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祥符区委书记李军介绍到,“祥符区共有71个贫困村,从2014年到2018年底已经有51个村实现脱贫,一共有8576户32636人脱贫,我们今年还将有12个村实现脱贫,截止到今年年底我们可以把71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

    西姜寨村把闲置的院落收集,统一改造成民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给乡村振兴注入新的业态和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开封市提出建设乡村振兴“1+6”示范区,其中西姜寨村正属于这个示范区的核心区。西姜寨村村民说“自从我们村纳入这个乡村振兴示范带以来,我们的村容村貌变化太大了。”

    为了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祥符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强力计划”,把党建引领作用贯穿到乡村振兴全过程。

    据悉,开封市委市政府把群众空置的闲置院落统一收集后进行改造建成民宿,让乡村振兴注入新的业态和文化。截止目前,共收储院落26户,正在改造5户,已建成并正常营业4户。所有的民宿管家经统一培训后上岗,在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的同时,让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记忆和品味。

    老兵武玉江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自掏腰包20多万创办“老兵之家”

    西姜寨乡共有1236名退伍军人,其中有这么一位老人名叫武玉江,为了让广大退役军人不忘初心,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利用自家老宅、武玉江自掏腰包20余万元创办了"老兵之家"。

    很多亲戚和朋友对武玉江"出钱又出房"的做法不理解,他说:"我从小听着焦裕禄精神长大,其他不精通领,带老兵我在行。"

    以此为中心,老兵们不忘初心,队伍不褪色,继续弘扬军人之魂,发扬预热和正能量,深受百姓爱戴。

    “老兵之家”成立以来,老兵担起了宣传员和战斗员的作用,在乡村建设上,发挥了“退伍不褪色”的精神。他们把部队的良好作风又带回到了乡村。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他们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回归人民、回报人民,脱下军装,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永远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战友。”

    三年多来,“老兵之家”的这群老兵先后到机关学校义务宣传国防教育、爱国教育给学生讲课近百场,接待参观人数近万人,他们还组织老兵开展带头致富、义务植树护绿和政府交办的各项公益性义务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现在这群老兵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支“退伍军人红色之声宣传队”,这个小院子也被当地群众称为“老兵正能量传播中心”。

    开封市兰考县

    不辱使命脱贫攻坚

    河南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

    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河南视察,专程到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拜谒焦陵,致敬忠魂。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赴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再次感受追溯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白凤菊带着孙子孙女参观焦裕禄展览馆。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一棵“焦桐树”几代人的根

    “暑假带孩子过来了解一下兰考的历史和焦裕禄的故事”,在焦裕禄展览馆,56岁的白凤菊骑着三轮车带着孙子孙女赶了十多里路前来参观。跟记者聊起兰考的变化,白凤菊说,“现在变化大的很,以前都是土路,一下雨才不好走嘞!现在路修的好,从家里来展览馆都要不了30分钟”。

    白凤菊讲,过去,兰考一到春天就刮大风,刮沙尘暴。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为治理“三害”(风沙、盐碱、内涝),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桐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