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揭秘驻马店市驿城区档案局(馆)镇馆之宝:近千份婚姻登记证各有特色
  • 揭秘驻马店市驿城区档案局(馆)镇馆之宝:近千份婚姻登记证各有特色

    时间:2019-07-01 20:56:04  来源:大河报  作者:

    驻马店市驿城区档案局(馆)保存的最早的一份结婚证

    驻马店市驿城区档案局(馆)馆宝守护人赵宏冰在整理、查阅档案

    扫码参观驻马店市驿城区档案局(馆)

    □策划:政务产品部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新昌实习生张阳文图

    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你见过吗?在这里,你不但能看1955年、奖状模样的结婚证,还能目睹跨度近70年的近千张结婚证、离婚证。让我们跟随大河报、河南省档案馆联合发起的“新中国记忆·兰台寻宝”活动,和驻马店市驿城区档案局(馆)馆宝守护人赵宏冰一起,走近本期镇馆之宝——近千份婚姻登记证,从泛黄的结(离)婚登记证中,感受当地人民的聚散离合以及时代变迁。

      镇馆之宝:近千份婚姻登记证各有特色

    近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新中国记忆·兰台寻宝”记者来到驻马店市驿城区档案馆,这里精心准备了大小不一、形式各样的结婚证和离婚证。这些证件最早的是1955年,最新的是2018年,跨度近70年,数量接近1000份。结婚证是夫妻情感履历的见证,也从侧面反映着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仔细浏览这些婚姻登记证,能读出些韵味来。

    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民族风格浓郁,有麦穗、玉米等图案,反映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还有和平鸽图案以及当地政府负责人的签名,代表着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和对婚姻家庭的严肃态度。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结婚证,除了传统农业图案,还出现了鸳鸯、并蒂莲等吉祥物,象征着人们期待社会稳定,风调雨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结婚证,图案开始简约,从传统的农业图案逐渐过渡为工业图案,如电线、水库大坝等。

    上世纪80年代的结婚证,式样开始由“奖状式”向“护照式”过渡,图案变得简约。

    上世纪90年代的结婚证,式样由“奖状式”完全转变为“护照式”,取消了复杂的图案。2004年,全国统一新版结婚证,证件内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印章,全国统一编号。至此,结婚证完全回归了它原本的内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每一张结婚证就是一个家庭的法律保证。国家的发展关系着各行各业,就算从一张小小的结婚证上面也能看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惊喜不?市长为新人签发结婚证

    近千份婚姻登记证中,一份奖状模样的结婚证格外醒目。残损的纸张上依然能看清结婚证上的内容(如图)。其中,落款为:市长白裕普。

    “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时任驻马店市市长白裕普亲自审查、签批,是多么隆重和严肃的大事呀!现在的结婚证是民政婚姻登记部门工作人员签字,如果没有这份跨越64年的实物,如今年轻人很难想象。”馆宝守护人赵宏冰说。

    新作用:一张张纸泛黄的证件,作用还真不少

    档案馆收藏的婚姻登记证,往往是当事人不要,民政部门存档超过期限的证件。这些看似毫无用途的废弃证件,关键时候还真顶用。

    离婚协议让她分到了耕地

    驿城区蚁蜂镇的张女士2013年与丈夫感情不和协议离婚。根据协议,她抚养女儿并获得一半耕地,而丈夫抚养儿子,也获得一半耕地。但此后多年,男方并没有给张女士耕地,张女士无收入来源,还承受着医药费的压力。2018年8月8日,张女士来到驿城区档案馆查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当时关于解决房屋分割、子女抚养权、耕地分配等一系列问题的离婚协议复制件。有了这份强有力的证据,张女士维权更有底气和效果。

    离婚协议,保住了女儿的房产

    孙先生1996年离婚,当时离婚协议上约定家里一套房产归女儿所有。但当时办好的房产证户主是孙先生的名字,二十多年来一直不曾过户给女儿。2017年,孙先生因债务纠纷,法院要冻结其名下财产,原本属于女儿的房子面临被冻结的风险。当事人来到档案馆查找当年的离婚协议,并及时提供给法院,保住了女儿的私人财产。

    离婚档案为再婚“搭桥牵线”

    胡先生2015年曾经有过一次婚姻,那次婚姻只持续了短短三个月。2017年,胡先生又认识一位女士准备再婚,为表达自己的诚意,更真实地证明自己的婚史,胡先生带女朋友来查找当年的全套离婚档案,特别是有关财产、子女的说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消除了女方的疑虑。

    档案为领取独生子女补贴提供依据

    侯先生已经59岁了,在社区申报60岁以上独生子女补贴时遇到了难题。原来侯先生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次是1993年在法院起诉离婚的,1997年再婚,目前只有一个子女。申报独生子女补贴需要提供1993年的离婚调解书。侯先生来到驿城区档案馆,负责接待的同志调取侯先生1997年的结婚档案,从中发现了当年的离婚调解书,找到了记录着侯先生第一次婚姻的子女情况,为侯先生顺利申报独生子女补贴提供依据。

    馆宝守护人赵宏冰:执着30年,赞誉纷至沓来

    采访期间,赵宏冰给人的印象是博学、大方、气质优雅。她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毕业的高材生,很难想象她已经51岁了,在驿城区档案局工作了30年。两个平凡的故事或许能体现她的热情与担当。

    故事一:上海女士把驻马店当“第二故乡”

    众所周知,郑州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其实驻马店也是“火车拉来的”。明朝末年,汝宁府(今汝南县)西边的苎蔴村增设了一处驿站,是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打尖儿、住店、换马的场所。而清朝末年,京汉铁路的贯通,让驻马店真正打了个“翻身仗”,成为人员、物资、信息集散地。这里说的故事就发生在十九世纪京汉铁路修建期间。上海人张女士的祖父是一位铁路工程师,曾长期在驻马店工作、生活,参与修建了京汉铁路。“我当时坐火车出差,在车上偶然听张女士说她祖父的往事。”赵宏冰说。原来,张女士当时忙于续写家谱,多次来驻马店寻访祖父的踪迹,跑了很多单位,却苦于找不到相关资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赵宏冰认真记录着张女士说的每个细节,包括她祖父工作的火车站、生活的159南大院等关键信息。出差归来,她从驿城区档案馆保存的《驻马店镇志》《驻马店市志》《驻马店文史资料汇编》中找到了翔实的记录,包括159南大院的资料和修建第一条铁路的翔实记载。赵宏冰将这些资料复印并邮寄给了远在上海的张女士。接到这些珍贵资料,张女士才清楚地看到了祖父当年奋斗的地方的模样,她热泪盈眶地说“驻马店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故事二:辖区企业“老字号”申报有根有据

    自然人通过档案找寻记忆,企业通过档案也能找寻根据。2018年金秋时节,河南省第六批“老字号”企业申报之际,驻马店当地一家公司委派专门人员,先后四次来到驿城区档案馆,查找公司“老字号”的依据。赵宏冰等档案馆工作人员,查阅了《确山旧志》《驻马店镇志》《驻马店市情》等历史资料,找到翔实的历史记载,为该企业“寻根”发挥了档案的历史凭证作用。事后,公司专程送感谢信致谢。

    小小的婚姻登记证,折射着大大的社会变迁;泛黄的档案纸张,发挥着服务大众的余热。

    采访期间,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感受到,有意思的故事还有很多,档案服务大众的案例不胜枚举。“今后驿城区档案局会积极整合档案资源,不断改进档案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驻马店市驿城区档案局局长李波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