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郑州亟须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让失能、半失能老人受益
  • 郑州亟须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让失能、半失能老人受益

    时间:2019-04-20 17:28:26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一川通讯员李冰冰

    养老该何去何从?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日常护理该如何办?4月17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暨《郑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课题研讨会”在郑举行。会上,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副院长、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东方介绍,目前,郑州人口已过千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也已近120万。为了使老年人有幸福晚年,使失能者有尊严生活,郑州亟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是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大河客户端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盈华。

    出台背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独生子女的成长以及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已出现了‘8-4-2-1’家庭。’”张盈华说。何为“8-4-2-1”家庭呢?是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长寿老人增加,独生子女家庭的4—2—1结构已经打破。原来一对夫妻对应要负担4位老人和一个孩子,而现在还有可能要照顾老人上边的老人。

    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17.9%,到2050年将达4.79亿,占35.1%。据老龄办的调研评估结果,我国老年人的失能率高达18.3%。

    张盈华表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从制度定位上,长期护理保险应是一项社会保险,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才启动的唯一的社会保险项目。

    2016年,全国15个城市和两个重点省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长期护理险制度主要是为参保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时,侧重于提供生活照料和与生活照料相关的护理保障的制度安排,被称为老龄化社会中除了传统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项保险外不可或缺的“第六险”。

    缴费标准:个人暂不缴费或缴费很少

    近三年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取得了长足进展和可喜成就,地方比较积极,虽然2016年试点城市是15个,但目前“自愿”加入试点的城市已达四五十个,并还有扩大的趋势。

    据了解,各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覆盖群体、经办模式、给付标准等均有所不同。

    “经济发达及先行开展的地区一般覆盖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参保人。中西部地区一般从覆盖城镇职工参保人起步,逐渐扩大覆盖面。”张盈华介绍,截至目前,湖北省荆门市、江苏省南通市和苏州市等地实现了城乡参保人全覆盖。

    张盈华说,长期护理保险一般由市级统筹,按照资金统筹共济、属地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组织实施。从试点情况来看,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多由政府支付,主要是医保基金划转,企业和个人暂不缴费或缴费很少。

    以南通为例,该市采取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基金划转、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资方式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标准暂定为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个人缴纳30元,医保统筹基金筹集30元,财政补助40元。城镇职工可以从其医保个人账户中直接划拨,城乡居民在每年缴纳医疗保险费时,同步缴纳护理保险费,其中困难群体及未成年人由财政全额补助。

    护理模式:集中护理或上门服务

    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又可以得到哪些受益呢?据了解,各地护理服务模式包括:护理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为居家的参保人员提供上门照护或社区日间集中照护及相关医疗护理服务;养老机构为住养的参保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相关医疗护理服务;承担老年护理功能的定点医疗机构为住院的参保人员提供住院医疗护理的服务。具体服务项目大致分为基本生活照料和基础医疗护理两类。具体给付标准因地区、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不同也有所差异。

    以南通为例,失能人员在经过评定后,可选择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养老服务机构的照护床位接受第三方照护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给予每人每月2100元的照护补贴;居家失能人员除每月享受450元的照护津贴外(中度失能300元),还可获得专业照护公司每周2至3小时的护理服务,包括10项左右的生活照料服务和至少5项的基础护理服务,服务费用按照套餐每月1000元左右,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

    由于失能鉴定标准不统一,各地对失能的评估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评估工具。张盈华建议借鉴发达国家运营模式,建立我国统一的失能鉴定即等级评定标准体系,并细化不同失能模块,以更好评估病人身体机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