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看浙江 望中原 | 满村不见桶 垃圾去哪儿了——安吉县横山坞村见闻
  • 看浙江 望中原 | 满村不见桶 垃圾去哪儿了——安吉县横山坞村见闻

    时间:2019-04-04 19:03:1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本报浙江报道组

    4月2日,安吉白茶香飘四野,全县农人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采茶季。

    记者走进灵峰街道横山坞村一处农家小院,村民董明真刚采茶回来,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泛着黑青色。看到记者进来,她拎个袋子热情推销:“这是刚炒好的新茶,800元一斤,来一点吧?”

    手工烘焙安吉白茶

    山好水好茶才好。她有这样的底气,最大的依仗来自当地的生态环境。

    干净,是记者一行走进横山坞的第一印象。这个离“两山”理念发源地余村不到10公里的小山村,从高处俯瞰,青山环抱、碧水依流,秀丽旖旎;走进了细瞧,粉墙黛瓦、绿竹成荫,纤尘不染。

    只是有一件事让人奇怪:一路走来不见一个垃圾桶,那垃圾去了哪儿?

    正要开口询问,门口传来一阵音乐声:“好想回到那片海,回到那片大竹海……”董明真放下茶叶袋,返身从屋里掂起两个筐一个桶,大步往外走。记者跟出来一看,居然是台收垃圾的小货车。

    “您这又是筐,又是桶,是啥意思?”记者问。

    “垃圾分类呀!这是厨余垃圾,这是生活垃圾,还有一个是不能回收的。”她回答。

    村委会主任郑光亮介绍,2005年,横山坞刚开始人居环境整治时,村里也放了很多垃圾桶。但后来发现经过烈日曝晒、风吹雨打,这些大桶很容易形成二次污染,所以就取消了。

    记者在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近几年,村委会给每户配发“收纳装备”,引导村民实行垃圾分类,并委托第三方物业定时定点收集,最后送到县里的中转站统一处理。现在,横山坞已经实现了“垃圾不落地”。

    很多大城市都难以实行的垃圾分类,在安吉的广大农村却非常普遍,有啥秘诀?

    “我们把垃圾分成‘会烂’和‘不会烂’两类,农民一听就懂。然后保洁员们再次分类,将‘不会烂’垃圾分为‘好卖’的和‘不好卖’的。”安吉县农办副主任任强军说。

    除了定时定点清垃圾,村民还能随时“交”垃圾。在村口,记者发现了一台智能垃圾回收装置。这个神似快递云储柜的大家伙,通过手机APP操作,就能提供金属、塑料、玻璃、报纸等9大类垃圾回收,并给予村民相应的兑换积分。

    任强军介绍,在县里的垃圾生态处理中心,收回来的“会烂”垃圾经过脱水、压缩、微生物处理等环节,出来就是有机肥,一大早就有人等着领取,很受欢迎。

    除了利用先进技术,横山坞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刚开始都觉得麻烦,但推行了一两周大家都纷纷点赞。”郑光亮说,“这里面我们村的业委会出了很多力气。”

    2015年年底,横山坞通过村民公开选举,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负责给各家各户划分卫生包干区,并定期统一评比。“每次评比结果都要张贴到公告栏,差的批评,好的奖励,现在大家都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了。”业委会成员龚爱娣说。

    幸福感满满的

    干部组织实施,村民参与管理,横山坞环境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富,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这两年,在人居环境大提升的基础上,该村整理土地“挖元宝”,经营山水“卖风景”,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民宿产业,“熊出没”乐园、安吉十二间房等项目都闻名遐迩,每年吸引游客36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

    “以前收入单一,要么打工,要么种毛竹,还常常能闻到污水的臭味。”村民胡美英感慨,“如今在村里上班就能挣到钱,一出门就是漂亮的观光园、游乐场,真开心!”在“目莲花开”民宿上班的她,现在不仅每月有3000元工资,还有养老保险,住在农村却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户口上的标注也改成了“半居农”。

    村庄“绿富美”,不仅本村居民高兴,还越来越被外地人追捧。9年前,安徽阜阳人王小妮,因为经营安吉特产惊雷笋到了横山坞,没想到一来就舍不得走。她放着城里的房子不住,跟一位村民签了租房合同,带着老人、孩子常住此间。“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宜人,交通还非常便利,离杭州不过45分钟车程。”王小妮说,“我是打算当个‘安吉人’了。”

    “践行‘两山’理念,推行‘千万工程’,安吉农村彻底变了。”任强军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