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太康“五养模式”蹚出养老新路子
  • 太康“五养模式”蹚出养老新路子

    时间:2018-11-13 18:13:29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日报记者 郭玲玲 赵春喜 党文民 通讯员 郜敏

    明亮的双人间,空调、电视等生活设施样样齐全,还安装有远程视频对话系统——不是宾馆;大楼里,超声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康复中心有序排列——也不是医院。这里是太康县高贤乡医疗护理型养老院,入住了89位农村特困老人。“衣食有人照料,生病有人护理,真是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好日子!”11月10日,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拉胡琴、唱戏曲、打快板,笑声阵阵。

    目前,太康县已建成永兴医院颐养家园、济民医院颐养家园等6家医养结合型社会托养机构,有床位2000张,为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群提供医疗养老护理服务。

    乡村特困人员的养老问题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之一。太康县有农村特困人员9760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近1500人。为解决他们的脱贫和养老难题,实现脱贫保障全覆盖,去年以来,太康县大胆创新,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探索出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五养模式”,让特困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集中供养。县财政投资2600万元对16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将3个乡镇闲置学校改建成敬老院,配齐基本供养设施,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扩大接纳容量,有效提升了乡镇敬老院的生活和服务水平。

    亲情赡养。对身体健康、主动要求在家生活的特困人员,在落实权益保障措施的前提下,督促其亲属实行家庭赡养。在全县开展的“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中,有数千名独居村边、地头的老人,被子女或其他亲属接回家中合锅同住,共享天伦之乐。

    社会托养。对既需要日常照护又需要康复治疗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组织规模大、条件好的民营医院成立医养结合养老院进行社会托养,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健康养老服务。每接收一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该县财政一次性给予补贴3000元。

    居村联养。针对难舍故土又无亲人赡养的独居特困人员,把村中闲置庭院、废弃村室和学校等改建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配齐生活娱乐设施,从居住村贫困户中选聘1-2名身体健康、有一定协调能力且具备基本家庭事务技巧的人作为供养责任人,照顾老人日常生活,实现老人不出村就可养老的心愿。

    邻里助养。针对无亲属赡养等各种原因只能分散独居的特困人员,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弘扬农村新风,提倡邻里助养,采取政府补贴、志愿服务、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对特困人员开展邻里照护服务。

    如太康人所说,“特困老人,总有一种养老模式适合你。”截至11月8日,太康县9760名特困人员中,集中供养798人,亲情赡养7051人,社会托养355人,居村联养803人,邻里助养323人,“五养”率达到95.59%。

    “我们开发的‘五养模式’管理平台正在试运行,特困老人的身体状况、用药禁忌、养老模式等信息在网上一目了然。”太康县民政局局长刘凤芹介绍,下一步还将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规范管理,对护理人员实行集中培训、持证上岗,确保“五养模式”长期、可持续发展。③8

    实践者说

    “五养模式”旨在破解农村特困人员的脱贫和养老难题,为国人养老提供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太康样本”。

    ——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