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河南派专人巡护世界文化遗产和古墓葬,重要文物资源每月巡护两次
  • 河南派专人巡护世界文化遗产和古墓葬,重要文物资源每月巡护两次

    时间:2018-11-04 21:07:44  来源:大河客户端  作者: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侯梦菲

    让文物遗址防盗、防火、防雷击,对大型古遗址、古墓葬群实行网格化管理,租无人机对重要文物资源每月进行两次飞行巡护……11月2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全省文物安全基础保障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我省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使文物遗址防盗、防火、防雷击能力明显提升;抢救维修文物建筑,使文物建筑险情基本消除、状态良好,扩大开放利用;强化文物保护基础管理,形成现代化监管体系,加强田野文物巡查看护,完善提升馆藏文物保存条件,保障各级各类文物安全。

    【任务】

    对古墓葬群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安全防护

    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物,我省列出了包括加强全省文物安全信息化监管、加强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加强田野文物巡查看护等在内的5大任务。

    在加强全省文物安全信息化监管方面,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全省文物安全监管,对全省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实施全覆盖监管,动态掌握全省文物安全工作状态,全面收集分析安全信息,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处置措施,堵塞监管漏洞,保障文物安全。

    在加强文物建筑保护维修方面,科学制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抢救维修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批实施,基本消除各类险情,使全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保存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保护展示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加强田野文物巡查看护方面,利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扩大文物保护员队伍,加强对各类文物遗址的看护;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地处野外、安全风险高的各级各类田野文物进行巡查看护;对大型古遗址、古墓葬群实行网格化管理,构筑社会化管理体系,织密筑牢安全防护网络,实现田野文物盗掘案件明显减少。

    在加强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安全防护方面,完善提升市、县级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物防、技防、消防等安全设施和文物保存设施,及时维护更新老化设备和线路,严格管控动火用电、施工作业、活动布展等关键环节,基本实现全省各级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安全防护设施达标运行。

    在加强文物安全基础管理方面,加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设立保护标志牌和界桩,完善保护档案,实现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坐标数字化转换。

    【工程】

    保护维修急需抢救性保护的2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

    保护我省文物的任务,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

    ——全省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在省文物局建立总平台,与全国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对接,在市、县级文物部门建立分平台,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收藏单位以及重要考古发掘工地、维修工地进行全面有效监管。

    ——重要田野文物巡护工程。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组织专门人员巡查看护5处世界文化遗产和712处大型古遗址、古墓葬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租用无人机对全省22处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楚长城、魏长城和赵长城,安阳殷墟、洛阳邙山陵墓群、洛南东汉帝陵、巩义宋陵、鹤壁辛村墓地、正阳闰楼商代墓地等重要古墓葬区,共计35处重要文物资源每月进行两次飞行巡护。

    ——文物安全“三防”设施建设工程。每年做好10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防”设施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对30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三防”设施,至少对100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三防”设施,完成30个市、县级文物收藏单位技防消防达标建设。认真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形成全区域覆盖、全信息采集的技防网络,并与公安机关联网。

    ——文物保护“四有”基础强化工程。根据国家规范,更新完善1589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牌、保护界桩,完善12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档案,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坐标体系数字转换,建设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信息数据库。

    ——文物建筑抢险维修工程。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组织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全省急需抢救性保护的2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抢修58处、维修165处)进行保护维修,用三年时间完成1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任务。

    ——基层文物库房达标工程。按照《河南省基层文物库房标准》和目前全省基层文物库房保存条件的实际需求,用三年时间分期完成全省152个博物馆和基层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保存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任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