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广聚天下英才 让中原更加出彩|厚植沃土聚英才
  • 广聚天下英才 让中原更加出彩|厚植沃土聚英才

    时间:2018-10-27 15:06:54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日报记者宋敏逯彦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前不久,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办的跨国公司河南行活动中,君信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鉴鸿与业内人士热烈交流:“河南有很多优势,与其说我们给河南带来了资金,倒不如说河南给我们带来了机会。”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的首家融资租赁公司,君信早与河南很多企业有过合作,“如今河南也有了自己的自贸试验区,我非常看好河南的环境、市场和未来的发展。这里能干事、能成事!”陈鉴鸿说。

    开放的河南正以更大的气魄参与世界经济发展,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只有不断提高河南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吸引人才、聚集人才、培育人才,更好地发挥人才对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这,已成为全省共识。

    “磁场效应”吸引八方贤才

    10月24日,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250平方米的超净间,彭先兆正在精密试验台前指导工作人员检测产品样机。

    彭先兆博士是美国光学领域资深专家,曾在美国硅谷主导研发宽带高速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在调谐宽度、调谐速度、光束质量上取得多项世界第一。2017年年初,他谋划在中国打造产品研发生产中心,并最终选在中原腹地洛阳。“‘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在这里已经初具规模。行业顶尖项目还可通过‘河洛英才计划’申请至少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可以说,洛阳创业软环境一点不比国内一线城市差,对创业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甚至大过不少沿海城市。”彭先兆说。

    在彭先兆的带领下,这里凝聚了一批拥有相关科研背景的科学家,组成了一支超强实力科研队伍,从当初的7人已增至目前的32人,其中博士9人。目前,团队已完成世界最先进的眼科OCT的样机,填补了我国在高端OCT影像领域的空白。

    “长期以来,河南最缺的是各行各业各领域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河南从来不缺人才,因为河南是为我国高考提供优秀本科生生源最多的省份,关键是河南怎么把豫籍人才、其他省份人才吸引过来。”作为“郑州人才特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如是说。

    “让人欣慰的是,郑州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发布‘1+N’招才新政,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这是郑州发展的原动力。”施一公说。

    今年仅前4个月,“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吸引了近13000名青年人才入户郑州,接近2017年全年入户总和。前7个月,郑州市房管局共受理郑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79件,受理非郑州户籍人才购房4171件。

    除了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等地市纷纷发布“招贤令”、抛出“橄榄枝”,为加快发展、集聚人才,高校、医疗等领域也都拿出最大诚意,通过制定薪酬待遇、个性化定制等方式,让政策红利很快得到释放,一批高端创新人才纷至沓来,形成天下英才聚中州的创新局面。

    今年9月,河南省消化内镜尖端诊疗技术院士工作站在省人民医院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与我省专家联手,为患者带来世界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造福更多中原百姓。

    我省把柔性引才汇智作为聚才用才的重要方式,通过搭建平台、合作对接、岗位特需等渠道,引进各类“高精尖缺”人才。目前,在豫工作两院院士达到284人,我省工程院外籍院士实现零的突破;四次开展全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300余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项目959项。

    “无论是从时代机遇,还是从自身发展,我省展现出的潜力、活力、动力都成为吸引人才聚集的强大动力,各类人才对中原更有信心,扎根河南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更多机会实现梦想。”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说。

      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

    今年春季,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麻醉科主任医师杨建军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乡。

    “在近几年的学术会议上,河南本土专家蒸蒸日上的学术水平,常常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杨建军认为,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通过河南医学界专家的精神面貌,可以想象出河南重视人才、大步发展的势头。这位祖籍信阳市光山县的医学教授对家乡充满了向往,如今受聘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

    事实正如他想象的那样,几个月来,杨建军充分感受到在河南这片沃土上“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温度”。得知今年我省将要举办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后,杨建军以“代言人”的身份,把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老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麻醉学终身教授左志义。目前,左志义教授的项目团队已经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对接。

    “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团队、搞活一个产业”,我省以人才推动转型发展,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成为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部跨世纪重点学科带头人郑健龙带领9名博士,创办了河南万理公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交通建设领域内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技术研究工作,填补了省内公路养护的6项技术空白;许昌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有限公司引进长安大学冯忠绪博士带领的创新人才团队,实施“振动搅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可以大大减少水泥、沥青等高耗能、高污染材料的使用数量,使公路、住宅等工程建筑的寿命普遍延长10%以上。

    地处长葛的森源集团,“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吸引了曹宏、过金超、陈西山等上百名国内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汽车制造行业的知名专家来此“扎根”。正是由于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森源集团去年实现年产值突破400亿元,今年再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创造了“森源奇迹”。

    英才聚,企业兴。引进一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催生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崛起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对地方转型跨越发展的引领作用越发凸显,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941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10.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447.9万人、高技能人才169.3万人……人才聚集正在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原人才”品牌越叫越响

    10月24日,从新加坡传来喜讯,在被誉为国际质量管理领域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质量奥林匹克”——第43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上,由国网河南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报送的项目勇夺“金奖”。这是我省首次参与该项国际比赛,也是此次国家电网公司唯一一支代表队。

    “能够在世界级的舞台上,从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475项成果中脱颖而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河南人非常自豪。”项目科研攻关小组成员吴西博说,本次参赛的项目,解决了传统检修作业量大、安全性低的问题,使主干电网设备停电时间和停电风险有效降低,“这与注重实效、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分不开,更得益于我们有一支年轻的、敢于思考和突破的人才队伍。”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优秀的人之间会相互吸引,正是有了一批批自主培养的优秀人才,对外来的人才产生了磁吸效应。

    “中原人才”的品牌越叫越响亮。近年来,我省注重提升“中原百人计划”、省优秀专家等传统人才项目优势,以“中原学者”为龙头,涵盖对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文化名家、中原教学名师、中原名医、中原技能大师、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的“中原千人计划”,用5至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2000名左右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和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打造中原人才系列品牌,形成海外引才与本土育才相互衔接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体系。

    吸引人才还要用好人才。我省靠加快培养、搭建平台,通过优化政策环境,为人才松绑,打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软环境。在育才上注重提升素质,设立中原院士基金,对高层次人才进行特殊支持;在用才上拓宽渠道领域,选派博士服务团成员、科技特派员等到基层一线服务锻炼,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不断显现。

    “我们公司主要做境外电商,这次有专家上门培训,员工们收获很大。”去年10月,听过郑州大学博士后王千关于“互联网时代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讲座后,焦作市博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任梦倩说。当时河南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活动启动,来自全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1名博士后举办专题讲座,并深入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

    近年来,我省不断拓宽博士后创业平台,在全省企事业单位、产业集聚区等设立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287个,成立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50个,成员800余人。博士后创新团队深入基层与创新实践基地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对接项目1900多个。

    厚植沃土,广聚英才,未来可期。在世界的横轴上,一块充满新经济奇迹和创新活力的热土光芒耀眼;在历史的纵轴上,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者,正在投身中原大地浩浩荡荡的发展洪流,弄潮其中,风光无限。③4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